【你聽我說~閱讀好容易】《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影音/由裘凱宇、楊嘉玲提供

文/編輯室

書名:《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原文作者:梅格‧亞若(Meg Arroll)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知田出版

對談人:裘凱宇、楊嘉玲

簡介:

沒遇到什麼大事,但就是感覺心裡不痛快?原因就在「微創傷」!

心理學家梅格‧亞若博士發現:不以為意的心靈小傷口──「微創傷」──在日復一日的累積之下,竟會產生跟重大創傷一樣的負面影響。本書提供識別和克服「微創傷」的技巧,給予當代人及時的心靈OK繃。

許多我們覺得「沒什麼」的事:小時候放學時家裡只有自己、以為互相喜歡但被拒絕交往、為了「以和為貴」壓抑自己、總覺得能力撐不起自己的頭銜……因為很一般、很日常,我們往往忽略這些心靈小傷口。這些「微創傷」不斷累積,人們開始出現委靡不振、暴飲暴食、睡眠障礙、人際問題等現象,卻找不到理由。

我們生活中有時候有一些小困擾,包含吃不好、睡不好、心裡有一點自我懷疑……這些事情半大不小,看似沒有那麼嚴重,可是仔細想想,若不處理,時間放長,可能對我們人生帶來很多影響。

以其中一個微創傷「情緒性進食」為例。相信蠻多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會透過「吃東西」緩解壓力;情緒好的時候也會。但請大家想想,「吃東西」和「情緒不好」究竟是怎麼「扣」起來的?

書中舉「老莫」為例,他是一個過胖的中年男子,但他不是從小就這麼胖。

他跟弟弟上同一間學校,弟弟是個智能障礙的孩子,當哥哥的他要保護弟弟。

如果這一天他做對事,身為好哥哥的他就帶弟弟吃冰淇淋或布丁……吃和情緒就這麼連結起來了。哥哥長大之後,如果他有好的表現好會以「吃東西」作為慶祝的方法;表現不好也吃東西,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他恢復心情好的方法。

吃是原始的本能跟慾望,可以滿足我們活下來的一種安全感。可是當「吃」過度被增強,不管怎樣都靠單一吃東西而沒有其他方法調節身體,就演變成胖到他覺得不能再吃卻斷不了。

這本書有15個微創傷的飲食描述,請大家一起核對你有幾個。

1. 常吃到不舒服,甚至難受。

2. 與上述相反,快昏倒了才要吃。

3. 像殭屍那樣吃東西,低頭看包裝才發現東西全部被你吃完了。

4. 快速飲食,就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吃完一頓飯。

5. 一邊吃一邊做別的事。

6. 如果有人送食物給你,你很難拒絕。

7. 即使不餓,別人吃東西你就會跟著吃。

8. 看電視或電影時,一定要吃零食。

9. 清空盤子之前,你不太確定自己飽了沒。

10. 每天一定要在固定的時間裡吃東西,無論自己餓不餓。

11. 你常常隨便抓東西就吃,不太管自己吃進去什麼。

12. 只要有壓力就吃。

13. 為了打發時間吃東西,或避免你覺得無聊。

14. 吃東西是為了逃避令人不愉快的情緒,例如悲傷、罪惡、孤獨……

15. 你會在經歷失控的時候吃東西,例如挫折、憤怒、嫉妒……

書中沒有特別說,你具備以上幾項就叫「微創傷飲食」,但可想而知,越多表示越嚴重。

沒什麼書籍告訴我們,如何修復你我更常遭遇的「微創傷」。而現在,亞若博士填補了這塊空白,提供我們療癒自己的途徑:

1. 覺察:找出你獨有的「微創傷」組合。

2. 接受:觀察生活中哪些面向受到這些「微創傷」的影響。

3. 行動:採取行動,主動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藉由這三個步驟,練習如何辨識與處理過往經驗,讓我們克服長久以來的痛苦及有害的影響,展開真正心無牽掛的人生,過得更輕鬆、更快樂。

本集的重點:

1.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2. 情緒性進食,你會透過吃東西緩解情緒嗎?

3. 如何擺脫「情緒性進食」的困擾?

4. 你有「睡眠障礙」嗎?

5. 如何擺脫「睡眠障礙」的困擾?

6. 計算你的「睡眠效率」,找回有精神的自己

7. 自在生活指南,調整你的「微創傷」

「書中談的都是小創傷,那麼就用小小的力氣處理它。」這是主持人說的一句話。請聽他們如何以平易近人的口吻聊這本書。片長38分,語音連結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EgVBmxay4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