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心靈說說話】試著了解:傾聽與陪伴
文/鍾宛貞
「我很氣爸媽為什麼都不能好好聽我說,我真的很希望他們能試著了解我。」這是我在輔導場域裡,最常聽到個案抱怨的其中一種類型。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很期待能被他人理解,不過,在這之前,我們有沒有先好好地了解自己呢?再者,說不定對方也很期待得到我們的了解呢?然而,「相互理解」究竟要從何處開始呢?
在會談室裡,小安越講越氣,甚至氣到哭出來,她說:「我男朋友去打工時被老闆罵,我替他抱不平,就建議他下次不要太衝動,先弄清老闆的意思再去做,這樣才不會出錯。結果,他把我臭罵了一頓,還說他要的不是我的批評,更不需要我的建議。」
我先同理小安氣憤與難過的複雜心情,等她情緒平穩下來,她問我:「我男友自從打工後,就跟公司的人相處不太好,回來也一直發脾氣,我要如何才能好好跟他溝通呢?」
我運用「If I were you」的句型,反問:「假如妳是他,期待女朋友小安給的回應會是什麼呢?」
她歪頭一想:「我會希望女朋友能跟我站在同一邊。」
我追問:「同一邊是什麼意思呢?」
她具體化地說:「其實女朋友只要好好聽我說,不要指責我,不要像外面那群人一樣來攻擊我,這樣我就會舒服一點。」
接著,她似在電光火石間被打通任督二脈,「天啊!難怪我男友一直說我都沒好好聽他說。」
我要她記住:「傾聽與陪伴就是最佳的輔導,也是開啟良好互動溝通的金鑰。」
猶記得我剛踏入輔導這一行,尚未取得專業輔導證照資格,雖僅從事輔導行政,但仍免不了需與學生接觸,因此,我更加戒慎恐懼,深怕動輒得咎。
當時的主管大大地鼓勵我:「別擔心,不管妳遇到什麼樣的人,都一定要記住,傾聽與陪伴就是最佳的輔導。」
半信半疑的我,接過這個錦囊妙法,再搭配十多年的實戰經驗,我不得不真心推介,這金句真是送禮自用兩相宜。
「傾聽與陪伴」看似簡單,卻行之不易。畢竟,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運轉,人際交流的快速變化,每一個人都希望對方能透過互動而多理解我們、聽懂我們,但我們卻常不聽完對方的話語就妄下判斷,並急於給出建議。殊不知傾聽與陪伴就能簡單而迅速地給出支持的力量,陪伴對方走向生命透光的出口。
幾天後,小安喜孜孜地跑來報佳音:「我使用了傾聽與陪伴之後,沒想到我男友竟然跟我道歉,他說他之前不應該對我大吼,還謝謝我願意理解他。其實,我認真的聽他講完,才知道原來他一直有在跟老闆溝通,而且很努力的想把事情做好。」
我說:「有效就要好好運用啊!」
不料,她靈機一動地說:「我也需要別人傾聽我、陪伴我啊!對了,這樣我知道了,以後我要請我的朋友都不要太快給我什麼意見,只要先陪在我身邊聽我說一說就好。」
小安能舉一反三,除了傾聽與陪伴他人,也讓他人傾聽與陪伴自己,這真是互動交流的雙贏高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