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孫念慈因材施教,不對學生說NO

文/陳芸英

圖/孫念慈提供

公車靠站,司機離開駕駛座,帶著持手杖的女乘客刷卡,協助她一步步踏下階梯,直到安全下車為止。女乘客留在原地,用手機打了一串文字,為確認無誤,重聽一次,再送出訊息。

我們約在站牌碰面,我剛好目睹這一幕。

她叫孫念慈,很多視障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念慈解釋,剛剛是寫信給客運公司,稱讚該班司機良好的服務態度,並致上謝意。她真心認為此舉可形成善的循環,有助於司機與身障者良性的互動。

我猜她上課也是這樣跟學生講的,她說的確是。

我們當晚訪談的地點在念慈的租屋處。我隨著她的腳步轉入巷弄,在尾端停下,原來挑最後一間、直線走到底,方便定向行動。

她住最高層。門一打開,我感到驚艷。屋內像極了韓劇幾個女生合租房子的場景。玄關有木質桌椅和固定格式的鞋櫃、陽台有綠色盆栽,偌大的客廳有沙發,一位室友正在看電視,而一眼望到底的廚房,有另一位室友正烹調晚餐,這裡充滿家的味道,而不是冷冰冰隔間式的宿舍。

念慈的房間小,我坐下的同時她另外打開摺疊式椅子,就把整個空間全佔滿了。房間的一面牆堆疊著數不清的紙箱,「那是教具……」哇!但未免也太多了吧!

她的學生橫跨三歲半的小朋友至年逾八十的長者,依其年齡、特質,實施個別化教學。說到這兒,她拿出「哄」小孩上課的小車車、樂高、扭蛋……隨興地放在能裝6個燒賣的外帶盒,「這個塑膠盒超油膩的,我洗了很久才洗乾淨。」

念慈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教小朋友認識點字。

6,有玄機。點字由1到6點組成,小朋友學點字枯燥乏味,為了增加學習興致,念慈藉排列組合的遊戲一邊教學一邊跟孩子玩,用稚氣的聲音說:「我們要停車囉!」停車場有1號車到6號車,1、3、5號的車子組合起來就是注音符號的ㄅ……「我們先把車子停好,等一下要去洗車車囉!」我聽完笑了出來,覺得自己在幼幼班上課呢!

念慈以玩具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學習成效佳。

有位特教老師,教一年點字不敵念慈教5次,特地登門要求旁聽。這才恍然大悟——寓教於樂的方式,成效驚人。此外,她也讓不會點字的中途視障者玩魔術方塊、象棋……等等。

念慈教學的初體驗,最早可追溯到國二。當時的巡迴輔導老師開玩笑地要求她教一位數學成績不好的全盲生。念慈透過電話,用說的解釋圖形,再確認對方聽的跟她講的一樣才放心,內容有因式分解、全等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數曲線、統計圖表等……兩年下來,對方的成績突飛猛進。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蠻喜歡教學,而表達能力也是這樣練出來的。

就讀國立高師大附中高一那年,原本一學期只到校輔導一次的巡迴輔導老師驚覺重度視障的她竟然還沒學電腦,念慈深怕失去機會,強烈表達學習意願,於是老師馬上幫她提出申請,「隔天淡江大學就寄來一台全新的、白色的、亮晶晶的、非常漂亮的筆電給我……」她記憶猶新,如獲至寶。老師總共教9小時,另向淡江大學申請到府服務12小時,總共21小時的電腦課,對於盲用電腦有了初步的認識。

升高二的暑假,更透過有聲書學會的遠距課程學倉頡輸入法。學倉頡的好處不僅不用選字,更重要的是它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家沒有電腦,只能外借或使用公用電腦。這段學習過程種下將來想教學的種子,「哇!這個工作好棒哦,可以教人家用電腦耶!」

她立志考證照,但需要價格800元的導盲鼠保護鎖,媽媽覺得不需要花這筆錢。她靈機一動想起被教過數學的朋友,「我教你那麼多數學,你可以借我導盲鼠嗎?」言下之意,要他「還人情」這朋友馬上寄出去,念慈很欣慰,「果然好心有好報。」

順利通過考試接著上一段訓練課程,念慈獲得教學證書。

講到這兒,她停頓了一會兒,欲言又止,露出害羞的模樣,我鼓勵她說出心底話。「我覺得自己不難教,想像多數學生跟我一樣(聰明),那麼這樣的工作應該滿有趣的……」說完忍不住摀住嘴巴大笑,「當時年輕嘛,的確這樣想,後來才知道學生的程度都不一樣,哈哈哈!」

言談中,她流露豁達的個性,或許遺傳自父親。「爸爸從小住育幼院,沒有甚麼資源,就不知不覺地長大。挫折對我爸來說是家常便飯,凡事隨遇而安……」所以從不擔心因早產而視障的女兒,將來可能遇到的困難。

母親不一樣,家裡有固定收入才有安全感。從事做衣服的她以論件計酬的方式維持家計,像這種做口袋和袖口的工作,念慈也常幫忙,養成不怕累的性格。可是隨著成衣工廠移至越南,原本個性開朗的媽媽因中年失業罹患憂鬱症;此刻正逢念慈從高雄到台北念國北教大心諮系並修特教學程,尚在適應新環境之際,而每個月4700元的身障津貼當家用,念慈只能辦助學貸款,同時打工賺錢。

打工佔據她課後所有的時間,包括教數學(她的數學成績在高中學測達頂標)、盲用電腦、手機還有打逐字稿……這段期間還短暫到收入較豐的按摩院學習與兼職。從早忙到晚,平均一個月兩萬多的收入,解決生活窘境。

她大二才存到錢買一支手機,是全班最晚擁有手機的人,而與同學討論報告使用FB或LINE時,得到處找Wi-Fi連線……那是一段克難的日子。

多項的打工經驗對她日後最有幫助的是從校方得到打逐字稿的機會。打逐字稿沒有捷徑,每分鐘的音檔得紮紮實實地一字一字敲出來,不可以跳過任何一句話,沒聽清楚就得重聽。稿件的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演講、訪談、各類專業研究會議……她從中受益良多。

畢業後,念慈幾乎延續大學時期的多份兼職,不過教電腦和手機課的比重逐漸增加,密集的教學在隔年(2018)。視障相關機構得知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加上學生推薦,一傳十、十傳百,接案量大幅增加。教學生涯至今7年多,她都是自由接案工作者,沒當過一天上班族,為了有穩定的收入,不分年齡、不論障礙別、不管多遠的外縣市都接,她總是遙想著有個學生迫切需要學習,而身為老師的她責無旁貸。

她兢兢業業,對於收入狀況,她回,「我算不穩定中的穩定吧!」

念慈以點字教盲聾啞學生電腦。

念慈有教無類,目前正教一位住在新竹的盲聾啞學生。這樣多重障礙的學生對畫面和聲音都無法察覺,光觸碰手機這件事就得解釋很久。念慈全程以點字溝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一步步讓她上軌道。該生渴望社交,積極追求新知,只要不懂的詞語(例如手機的「狀態列」等)就提問,甚至連較細節的標點符號都問得一清二楚;念慈則耐心地解釋。

到外縣市教學對左眼全盲,右眼僅能辨視微弱光影的她是個挑戰,尤其陌生環境,除非家長主動到車站接送,否則得自行摸索。她常請妹妹幫忙用Google查大概的路線和巷弄,以此當線索;但這些資訊並不可靠。有一次遇到很大的Y字形路口,過完一個馬路發現自己居然卡在路中間,嚇得膽戰心驚;還有一次出了火車站,站前有項工程,卻沒有圍欄,就在兩腳踩在邊緣線上的一瞬間,路人及時把她抓住,詫異 地問:「妳要去哪裡?」念慈本能地倒退一步,「好險,如果往前,我不敢想像,因為前面正在挖一個很深的洞,當時我手上有東西掉下去,我聽到那個聲音,大概有四、五層樓深,那就是萬丈深淵耶!」

最恐怖的是太魯閣事件。

2021年4月2日早上,第408次太魯閣列車撞到工程車造成超過五十人死亡、兩百多人輕重傷的慘劇。念慈原本訂該班車前往花蓮,前一天突然覺得應該提早探路,熟悉環境,於是改了早一班的列車。當她後來得知消息,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她大嘆有驚無險,「外出會面臨各種考驗,有時候需要靠老天保佑。」或許太魯閣事件可以解讀,念慈認真的教學態度救了自己。

她是個從不對學生說NO的老師。視障生常有想做的事,但礙於視力,常因別人說,「這個不行喔!」「你做不到喔!」而卻步;念慈正向思考,「你不試試看怎麼知道行不行呢?」如果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她會竭盡所能,全力以赴。

念慈常到外縣市偏鄉教學,她趁空檔自拍。

近幾年學生最常碰到的煩惱是申請手機補助需持保固書的問題。很多老師因不屬教學範圍或申訴無效而放棄;但這攸關學生切身利益,況且四千塊不少;於是念慈挺身而出,主動打電話到衛福部為他們爭取權益。她找出110年的規定,義正詞嚴地對相關部門說:「難道你們不知道現在買手機沒有附保固書嗎?連蘋果公司都說沒有了,你們應該考量實際狀況做出適當的修正。」她認為行政法規應該與時俱進,不能造成視障者的困擾。經過多次溝通,終於在112年變通為只要交付發票即可核銷。

念慈是個親切的好老師,大人小孩都愛她。

然而,上情未必下達,承辦人員並不一定知道,而她的學生遍布全台,只要有學生申請補助費出現難題,她就不厭其煩地一個縣市一個縣市打電話到區公所溝通。

一位等待許久終於拿到補助款的學生語帶感激地說:「老師,一直麻煩你,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念慈安慰他,「這是老師的職責啊!」不管時間過了多久,學生一定牢記老師為他們做過甚麽。

念慈受訪總是笑呵呵的,有時語調與陣陣的笑聲重疊,我一度聽得模糊。可是這句話她說得清晰有力,臉上也閃著光彩:「我很容易看到學生正向的改變,因為我很愛他們,教學對我來說是件開心的事,所以我永遠教不膩。」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