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成立粉專,讓陳力偉找到光
文/陳芸英
圖/陳力偉提供
「我的盲齡很淺。」陳力偉這麼說。他的名字是力量的力,偉大的偉。
這看似普通的名字在選舉期間被叫得特別響亮,朋友們愛開玩笑,「為什麼你不叫『議員』,要叫『立委』?」好處是大家容易記住,缺點則是打字時得從鍵盤跳出的「立委」修正為「力偉」,後來他索性取英文名Lewis(也唸路易斯)。
初進小學,他因弱視曾經過矯正。但升上小五,每到晚上或在暗處,常走路看不清楚而亂撞,引來一陣罵,「你怎麼不細心一點呢?」頻率漸增,家人覺得不對勁,帶他去診所檢查。醫師說:「你可能要去大醫院喔!」當時台大有個醫師每星期固定一天到新竹看診,後來才檢查出是視網膜色素病變導致的夜盲症,醫師告知此病無藥可醫,只需定期追蹤。
其實視野狹小與夜盲症都是視網膜色素病變的症狀。「把手圈起來像單眼望遠鏡,看出去的就是我的世界。」醫學上解釋,病人的視野會逐漸從周圍開始喪失,慢慢地縮小為「管狀視野」,變成「以管窺天」。一般人可視角為120度,力偉不到20度,只能看到中央的部分,容易忽略身旁的事物。這情況真實地在生活中上演。某日他跟朋友約吃飯,聊了5分鐘才發現對方的太太在場,就坐在他正對面,而他渾然不知。
由於日間視力正常,看得到物體的輪廓與大色塊,他不以為意;但也遵醫囑,嘗試到多家診所及醫院檢查,2011至2012曾接受「新生血管抑制因子」注射治療,不過效果不彰;後來轉至振興醫院開白內障。2013年剛開完白內障,覺得還能騎車,有一次「隱約」發現旁邊有一位阿嬤,為了閃避老人家摔了車,此後改以大眾運輸代替。
力偉於2013年結婚,太太一直都知道他的狀況。
同事對他的視力也略知一二。他在一家傳統產業負責生產管理和巡視現場等工作。但有人拿東西在他面前很久,他沒察覺;尾牙時,董事長發獎金給他,直到長官碰他的手,才知道已經要拿紅包了。
視力造成的障礙讓他想逃避。雖有工作,總覺得搖搖欲墜;雖有視力,似乎撐不了太久;試著學按摩,卻發現對別人身體的病痛沒有熱情。
這些挫折不知不覺被帶進婚姻關係裡,負面情緒波濤洶湧,導致夫妻衝突加劇,最後以離婚收場。
那是2019年。不但視力衰退、能力下降、婚姻破裂,在多重打擊下,身心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就像你口袋破個洞,身上的東西一直掉,但你卻沒有辦法補起來。」
他一度都要放棄工作,幸好主管理解:「你就留下來!」並主動為他調整工作內容,改以能勝任的電腦為主;同事說:「你可以什麼都不做,但請你現在不要走。」並修正相處模式,例如拿東西給他時會改變說法,「東西在你右(或左)邊」……友善的職場穩住他大半的情緒。
職場之外的力偉,個性倔強,一直想用一般人的方式生活,由於看不太清楚,找東西時東張西望,或得用腳踢一踢,伸手探一探,像做壞事般「鬼鬼祟祟」……處處充滿自卑與挫折,感覺走投無路,人生失去方向。那樣極端不安的情緒該如何宣洩才好?
為了自救,他興起在臉書創立粉專的念頭,名為「最後的視界,你們還有微笑吧!」想在心靈深處有個陪伴自己的角落,抒發心情。
一開始他只邀請自己的朋友,陸續有其他視障者或家屬加入,「突然間好像多了一些『同病相憐』的朋友,我不曉得這個形容詞對不對,但我的確是這種感覺。」最多的留言是,「你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希望可以從力偉身上得到一些解答,力偉很誠實地回答,「我的經歷應該跟你們一樣,只是把它寫出來而已。」
粉專像是大海茫茫中抓住的一根浮木,載浮載沉中,有(友)人與你緊緊相依,「我覺得不孤單了。」或者說,粉專是個同溫層,有一群相知相惜的朋友們,隨時伸出援手,彼此互相安慰、鼓勵。真正給力偉解藥的是定向行動老師葉昭伶,她在粉專留言,表明願意協助他。
昭伶老師主動邀力偉參加盲棒試打活動。「老實說,在新竹要遇到視障者是非常難的事情。」但「一下子」看到這麼多不同生活樣貌的視障者,因共同興趣聚在一起,「我當下很震撼。」
昭伶老師私下教他定向技巧,不過「手杖」像個標籤,他感到彆扭,這得克服層層的心理障礙;儘管如此,仍偷偷的在藥局網站買了一支,暫時擱著不用。
為了享有資源協助自己過得更好,力偉於2020年9月回台大接受評估鑑定,年底取得手冊。
「我是個奇怪的人,以前再抗拒的事,一旦決定就義無反顧。」某日,就在掙扎一年多以後,他拿出手杖,光明正大地走路。那一刻,過去的顧慮全都拋在九霄雲外,頓時豁然開朗。
然而,家人對他勇敢拿白手杖的反應卻顯得尷尬與驚慌。有一陣子前妻出差,由他負責帶女兒。下班後,父親開車到公司接他,再一起去安親班接女兒。當力偉拿出白手杖時,父親下意識地拍拍他的肩,小聲地說:「這個,不用拿出來。」
他偏要。女兒的反應比大人淡定。從小前妻就跟孩子說:「爸爸眼睛不好,妳要幫助他。」所以女兒大方地回應同學的疑惑,「我爸爸眼睛不好啦!」父女倆開開心心地回家。
力偉自我解嘲地說:「我不認識鄰居,搞不好每個人都已經認識我了。」他買飲料,店員問:「你今天也要點這個嗎?」因為他們記得有一個盲人來這邊買過,其他情況依此類推。
成立粉專,進而踏進視障圈,讓他擁有多姿多采的生活。
多數的視障活動在台北,住新竹的力偉錯過很多機會。以前他就喜歡看電影,視力變差後很少踏進電影院,後來上網搜尋資訊,找到口述影像發展協會舉辦的審聽員培訓,他幸運地被錄取,這才重拾過往沉浸於電影院的時光,一步步展開多元的視障生活。
年初,力偉在粉專發表《BIG》的觀後感,稱讚口述影像讓視障者再度擁有看電影的權利。這篇標題十分吸睛——〈守住了膀胱,卻濕了眼眶〉。內容提及,光聽到片長2小時39分就感到焦躁,心中不斷地祈禱:「拜託,不要中途想上廁所,一定要撐過去。」直到片尾的字幕跑完,影廳的燈光亮起,那一刻竟發現自己如此激動與投入。視障者終於可以進電影院感受聲光效果,情緒隨著情節起伏,終於知道電影演甚麼了。他回味無窮,久久不能自已。
力偉好強的個性鼓勵他上進。有了自信,生活變得積極有活力,包括意志力與競爭力。他參加非視覺藝文寫作班,每周從新竹到台北,看到周圍的同學文章寫得好,「我是不是也可以?」更加把勁,給自己定期寫作的目標,當今年一月投稿至聯合報家庭版獲得錄用,他開心得不得了,這是從未有過的成就感。至今文章多次刊登於家庭版跟繽紛版。值得一提的是,他想了很多筆名,從英文、怪名、文青風……都想過,但最後決定用「力偉」,力量的力,偉大的偉,或許這是認同了某一部分的自己。
粉專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他發現每個轉彎處都看到不同面貌的自己,彷彿找到了光,開闊另一個視野。
很多人問,怎樣才能少走冤枉路,截彎取直?
「大家都想找捷徑,但的確沒有。我就是順著路走下去,能走表示正在找尋一個方向,不管那個方向對不對;若不對,碰到牆壁再往新的方向走,即使走得很崎嶇,但還在路上,只要持續走下去,時間自然會給答案。」
(備註:「散文精選」單元的兩篇佳作,皆為力偉今年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