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心靈說說話】善良的意圖
文/鍾宛貞
曾有學生問我:「老師,妳相信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呢?」他為何這樣問呢?因為她是一個令所有人頭疼的學生,師長們常覺被她忤逆,同學也不喜歡跟她同一組做報告,社團的成員也排擠她而不讓她參加活動。
每一次她走進輔導室,總是帶著滿肚子的委屈和埋怨,還有掩不住的憤怒。她常說:「外面都是敵人,大家都要跟我作對,這個世界沒有好人。」然而,我同時也收到來自四面八方不利於她的消息,例如:她在課堂上直接頂撞老師;她對同組的實習夥伴態度傲慢;她去系辦公室大吵大鬧……外界訊息顯示她是主動的攻擊者,不過,從她口中的詮釋結果,她卻變成被動的受害者。這中間的落差讓我很納悶,我試圖理解她內在心靈的運作狀態。
經過一次次的澄清與核對,我詫異地發現,她創造出的每一個外在情境,背後都有她內在心靈的善良意圖。舉例來說,她與同組的實習夥伴發生衝突,表面上看起來是她傲慢地不願配合小組開會後的決議,但我仔細向她詢問,才得知原來是她反對大家買太多的糖果去育幼院,因為她覺得小朋友的糖份攝取不宜過量,另一方面,她覺得帶著這些孩童在戶外活動,應該要購買衛生紙,以備不時之需,但她的意見不被採納。
當我理解她內在善良的意圖,她才漸漸軟化,不再像刺蝟般情緒高漲,而她心情較平靜之後,我也才能好好地跟她一起討論,看看她所處的外境發生了什麼事。
有一次,我打電話給她,我關心地問:「妳今天沒來諮商,我有寫信給妳,但妳沒回,請問妳現在一切還好嗎?我很關心妳現在的狀況。」
她的怒火像是瞬間被我點燃,她大聲地說:「為什麼說我沒去諮商?為什麼說我沒回信?我明明就有事先打電話過去請假,妳剛好不在,別的老師接的電話。」
這樣的對話,實在很難讓我用愛去理解她行為背後是否有善良意圖,但我覺察到自己的火氣正在緩緩上昇,我不懂我對她關心的問候,到底出了什麼差錯。不過,我也敏銳地觀察出:她只從對話中接收到我說她沒來諮商、沒回信,根本沒收到我後面那些關心的詞語。「沒來諮商」、「沒回信」,對她而言,就是一種指控與責罵,而這源自於她原生家庭打罵教育的後遺症啊!
此次的互動,使我打開了一個能幫助她學習良好溝通技巧的契機,從我理解她善良意圖開始,我耐心地帶領她試著去理解別人行為背後可能也有善良的意圖。
前幾天,我媽媽小小地抱怨:「我朋友打電話來找我,妳爸居然跟她說我沒空,我本來已經跟她約好要一起去菜市場,結果現在泡湯了。」
我回應她:「那妳再跟妳朋友約啊!」
她越來越氣地說:「她出門了啦!約不到了啦!都是妳爸害的。」
我說:「妳不要跟妳老公吵架,他應該是看妳那麼忙,怕妳會太累,他才直接跟妳朋友說妳沒空,他根本不知道妳們早就約好了。妳說說看,妳是不是真的很忙又很累?」
她點點頭,因為她的老公的確一直貼心提醒她不要太過勞累。
賽斯在《心靈的本質》中提到:「你內在心靈要達到平衡的狀態,必得要先信任:人天生就是帶著善良的意圖。」當我們願意看見對方行為表相背後的善良意圖,就能化解紛爭與衝突,增加彼此的愛與信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