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聊天室】我的地圖
文/鄭鈴
「向前往210公尺,右轉,即將到達目的地。」我站在旅客川流不息的捷運站出口,手中捧著手機,地圖導航引導我前往陌生的目的地。每次旅遊或是到了不熟悉的地方,我會仰賴地圖導航,減少迷路的機會;而當從目的地折返的路程,我會刻意關掉手機上地圖,因為有了先前導航的指引,腦海中對地理位置大致有方向,這時我最喜歡邊走邊摸索路途中的店家、景色和建築物,建立起自己的探險地圖。
繪本《我的地圖書》,裡面的文字和圖像皆由Sara Fanelli一手包辦,這不是一本有故事情節的繪本,而是透過多張的畫來表達一種概念。在這繪本裡,Sara Fanelli運用似兒童的塗鴉線條、平面化和濃厚的色彩,將地圖的概念超越一般所認知有形的「地方」。書中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屬於自己的「領域」,譬如我房間的地圖裡,有自己的床、妹妹的床、書桌、地毯;在畫面的角落,還有玩具箱,裡面擺放著最喜歡的玩具;我的狗兒、我的肚子、我的一天、去過的海邊等,還有抽象的「心」也都可以成為地圖。
現在,拜無障礙的觀念普及所賜,坐著輪椅的我走在台北都市裡,處處有無障礙廁所,不像往常總是掛心上廁所的問題,外面的道路多數平坦,而且交通工具也有了選擇,不僅有捷運和低底盤公車,還有復康巴士。
前幾天,我從某處返回捷運的不熟悉途中,遠遠地,一陣炭烤麵香味撲鼻而來,隨著氣味走,一個轉頭,眼前所見的是間不怎麼起眼、小小的烤餅店。我在店門口就可以一眼望見整間店內,店裡約有五、六個人,各司其職地揉麵團、包饀、顧烤爐,牆上數支的電風扇也忙碌著轉動,天花板好幾支鋁色的通風管,像龍盤據在天花板,將室內熱騰騰的香氣和熱氣,一股腦散佈在店外。店員遞給我剛出爐還燙手的燒餅,我等不及燒餅涼卻,直接在路上吃起來,一口咬下,有著老麵發酵出來的味道和混著炭燒香,咀嚼之間散發淡淡的鹹蔥花的味道。這簡單的滋味,也喚起腦中久違的記憶。我想起小時候,爸爸每週會固定帶我去拉筋的地方,都會經過一輛改裝過的機車停靠在巷口,機車上有個大烤爐,年邁伯伯自擀著麵糰,包餡,賣著胡椒餅。小時候的我每次拉筋都會大哭一場,而我的父親在我拉筋之後,都會買上那攤的胡椒餅給我,我和他一邊吃著熱熱的餅一邊走回家。
這家手工炭烤的燒餅,建立我與這陌生區域的肚子地圖,也連結和爸爸曾經一起走路的回家地圖。你呢,有沒有獨家地圖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