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裡偷賢】以貝多芬為標竿的音樂家黃東裕

文、影音/取自漢聲電台「聽見陽光的心跳」

主持人/吳沂家

五眼協會團長黃東裕,8歲時因視網膜剝離造成視力受損,在父母的安排下學習鋼琴及小提琴。

來自小康家庭的黃東裕,家有五個哥哥兩個姐姐,爸爸開雜貨鋪,媽媽擔任國小老師,他感謝媽媽勇敢的為他爭取進入一般學校就讀並參加比賽的機會;媽媽不斷地鼓勵與三哥嚴格的督促,造就他今日的成就。

黃東裕住桃園大溪,全大溪地區只有兩台鋼琴。一台在鎮長家一台在學校,暑假期間,學校的鋼琴24小時都有人排班練習,可見在當時有機會學鋼琴是稀有且慶幸的事。後來他爸爸說,「如果你參加比賽獲得好成績,就考慮幫你買一台鋼琴。」他在學鋼琴一年後參加比賽得獎,爸爸履行承諾,他終於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鋼琴。

黃東裕的求學經歷為:大溪國小、私立光仁中學及高中、文化大學音樂系。他是國內第一位在國家音樂廳開獨奏會的視障音樂家,直到現在仍經常受邀到各地演奏鋼琴與小提琴。

他以貝多芬為師。貝多芬30歲時耳朵聽不見,這是莫大的打擊,但他依然努力不懈,尤其大家耳熟能詳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聽力受損之後創作出來的。

黃東裕曾在1999年前往奧地利進修。這段進修期間最大的收穫就是敢用身體的其他部位輔助彈琴。在維也納的時候,教他的老師說,亞洲學生的手指頭非常厲害,訓練得非常好;但都被自己的手臂跟肩膀限制住,太可惜了。老師希望他把這些無謂的「枷鎖」拿掉,因為手臂跟肩膀都可以幫助手指頭發揮更大的功用,減輕很多負擔。他聽進老師的意見,後來的鋼琴表演的確變得輕鬆,負荷自然減少。

奧地利的老師大部分講德語,雖然黃東裕不精通德語,但他認為「音樂無國際」,老師相信他聽得懂,反而不相信他的翻譯員。老師除了在鋼琴上示範,也會用聲調表達音樂的訴求,他很有信心學生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黃東裕聽不懂,老師會再彈一次、再表達一次,有時候用嗓子,總之,黃東裕最後都明白老師教授的內容。

這一集節目歡迎大家進入黃東裕的音樂世界,我們準備兩個網址連結,內容如下,第一個網址建議使用Spotify播放: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nR6cgWRTZX5kJWP9F1bFa

https://www.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93&D=20230820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