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楊玉凡給自己一道夢想的光
文/陳芸英
圖/楊玉凡提供
參加選秀節目《平民巨星》後,楊玉凡再度爆紅。不論買麵包或披薩,都有店員趨前問:「妳是不是去《平民巨星》?我有在電視上看到妳耶!」大學畢業後,她聽從心裡的聲音,選擇當街頭藝人。十幾年過去,總算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玉凡出生於苗栗客家莊,從小弱視,眼壓不穩,她的世界維持著一下看得見一下看不見的節奏。有一次走路上學,突然眼前一片黑,當下正走在馬路中間,動彈不得,嚇壞周圍的人。
14歲的某個晚上,她因流行性感冒掛急診,在醫院一直抽搐、發抖、高燒不退,她非常驚慌,跟陪在身邊的媽媽說:「我看不見了。」媽媽安慰她,「先休息,或許過幾天就會好。」但事與願違,玉凡患有急性青光眼,一直等不到光,從此眼前像掛著一塊白布,看不到任何東西。
那年她讀國二。當時學校沒有相關的資源照顧視障生,老師鼓勵她去台中啟明學校,對她來說,彷彿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她得學習點字、生活自理、定向行動……不論環境、學習都是陌生的;不過,她喜歡這個大家庭,同學們會彼此扶持,奠基深厚的友誼。
她回想起小學階段,忍不住說,「我常被欺負、被排擠。那些臭男生對我超壞的……」因為眼睛異常,看起來很怪,只要一不小心跟同學對上眼就挨罵,「妳看三小!」那時大家共用一張桌子,位置都是抽籤的,抽到她的人像抽到下下籤,一副世界末日似的,大喊「真衰」,因為老師會要求他們協助玉凡。桌上畫的那條線更藏著隱形的傷口。手若越線同學打她,腳若越過無形的線,同學踢她;她的手腳常一片瘀青,但不能報告老師,否則他們會變本加厲,長大才知道那叫「霸凌」。玉凡從小就自卑,不敢正眼看人,這陰影直到大學才擺脫。
高三,老師要求大家一定得考按摩執照,未來才有保障。但玉凡個子小,按摩對她很吃力,然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出路嗎?媽媽覺得算命或許可行。苗栗有位視障者在校門口擺攤,聽說很靈驗,媽媽想帶她拜師學藝,可惜她沒興趣,「我不知道將來要做甚麼,只好認真念書,希望考上大學,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說。」
玉凡考上淡江大學中文系,學會電腦、點字校對等相關技能。大二暑假,她回老家,在苗栗視障協會的安排下,在國道西湖服務區當街頭藝人。
失明的那段適應期,是音樂療癒了她。
自幼稚園起,媽媽發現女兒對音樂有興趣,帶她上才藝教室練鋼琴。不過小玉凡害羞內向,老師不知道怎麼跟她溝通,停了三年後才繼續。
失明後,她嘗試坐在鋼琴前彈琴,當琴音落下那一刻,感覺整顆心都被撫慰,音樂讓她有安定感,到現在都是;原來之前她並沒有盯著鍵盤,所以失明後彈琴並不如想像中難。
曾經擁有視力的這段經歷對她幫助很大。例如人家說,「那邊有粉紅色的櫻花」,她依據過去的視覺經驗,馬上回,「那一定很漂亮。」自彈自唱時能透過美妙的嗓音詮釋歌詞的情境。
她固定週三表演,以自彈自唱的方式登場。沒想到,初試啼聲就一炮而紅,她的收入不但最高,而且遠遠高出其他人。年輕的她佔盡優勢,立刻躍升該協會的第一把交椅。
當時「街頭藝人」正夯,有個開油罐車的司機,每次來都投2000元以上,有時候3、4張千元大鈔一把丟進打賞箱,工作人員開玩笑說,「他把一桶油都倒進去了!」媽媽在空檔會描述其他觀眾的反應,例如:有人從頭聽到尾、有人一副很陶醉的模樣……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鐵粉」吧!玉凡大受鼓舞,似乎發現視障者除了按摩與算命之外的另一條路。
大四畢業前的某個暑假,視障資源中心有點字校對的職缺,學長問她要不要做,玉凡陷入兩難,最後決定回苗栗當街頭藝人。不料學長卻說:「妳可不可以做比較高尚一點的職業?」她聽了難過極了,打電話問媽媽,「街頭藝人是一個不高尚的職業嗎?」媽媽安慰女兒,「他想的可能是在路邊唱歌,沒人聽,但妳不同啊,妳唱歌有這麼多人圍著妳……總之,不管妳做什麼,快樂最重要。」
78年次的玉凡在2012年之前幾乎都在苗栗當街頭藝人。2013年她跨出舒適圈,北上參加富邦銀行舉辦的歌唱比賽,玉凡一鳴驚人,獲得冠軍。主辦單位在頒獎音樂會上安排她與蕭煌奇兩人合唱。
與蕭煌奇相遇是她歌唱生涯的轉捩點。
視障圈開始關注她,商演、尾牙接踵而至。台北只要有場次就北上,過著苗栗、台北兩地表演的日子。
玉凡沒有經紀人,價碼則參考其他歌手,像藝文推廣協會和蕭煌奇的經紀人,都是她的諮詢對象。
2016年,她決定從苗栗到台北獨自發展,汰換大部分以前的服裝,改穿較時尚、活潑的款式,光在治裝費就花一大筆錢。
演出時,她避免重複出現的服飾,例如尾牙穿過的,下一次絕不出現。「我的記憶力不錯,大概記得哪一年的尾牙穿哪一套衣服;跟其他團體合作也一樣;或者做局部改變,例如搭配項鍊或圍巾等。」為了裝扮自己,玉凡還上彩妝課,會畫簡單的底妝。
蕭煌奇是個提攜後輩的前輩,他建議玉凡嘗試創作,「妳能唱,如果也能寫,如果能發行個人專輯,一定很棒。」玉凡想往創作歌手的方向努力,但不知道如何開始,蕭煌奇從旁指導。
創作是條孤單的路。前期好幾度難產,常處在撞牆期,就在她自認沒天分想放棄之際,蕭煌奇告訴她,創作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積年累月的結果,「撞牆期是正常的,一定要去撞,再想辦法克服。」
此外,蕭煌奇也帶她去運動館練體能,他認為歌聲好聽,一定得增加肺活量,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是歌手必備條件之一。
在很多音樂人的陪伴下,玉凡的作品慢慢出現。2018年錄音,2019年發行首張全創作EP《夢想的光》,並在各大數位串流平台上線。
2020年,她的歌唱生涯又迸出火花。高規格的電視歌唱節目《平民巨星》找上她,玉凡覺得是讓大家認識她的好時機,一口答應。製作單位處處展現貼心,像上下台的順序,原本以聽聲音決定,但為了讓她上下台方便,讓她第一個出場;同時加寬階梯,避免穿高跟鞋的她發生危險。
玉凡爭取唱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溫暖的記憶》。她激動地說,「當樂隊下前奏時,我真的好感動,那是過去唱別人的歌從來沒有的經驗。」那次的比賽她得到巫啟賢老師的讚美,獲得與林俊逸老師合唱的機會,這個節目讓玉凡光芒四射。
玉凡是國、台、客三聲帶歌手。2022年,她參加客家音樂節比賽,拿到創作組冠軍。很多音樂界的前輩說,她唱歌有一種很特殊的味道,建議她往客家歌發展,「希望有一天在『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上看到妳。」
這一路走來,從街頭藝人、歌唱比賽、商演、尾牙、創作歌手、平民巨星……產生擴散效益,「楊玉凡」不再只是苗栗的街頭藝人,她為自己打開市場。
她有夢。夢想有一天,她的才華獲得金曲獎評審的肯定;如果將來她站上那個位置,她一定會哭,相信別人一定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