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心靈說說話】愛是答案

文/鍾宛貞

有一位女同學花容失色地跑來輔導室通報:「老師,我剛看到一個男生跑進去女廁,我們是不是要報警?」我的同事上前欲給予協助,女同學又指著從大門走進來的人尖叫了,大喊:「就是他,變態。」一陣混亂之後,我們終於明白始末,原來,那位被說變態的人是我的個案,她是如假包換、貨真價實的女生,只是,在她敏感纖細的心內,正好外包裝著一個酷似男性的表相。

我的個案因性別認同的困擾,前來輔導室尋求諮商協助。她有4個哥哥,身為么女,她從小倍受寵愛,全家人都開心這個女娃兒的降臨。她記得從小學開始就不愛穿裙子,母親買的洋裝或裙裝,全被她束之高閣。國中後,她沒再留過長髮。她自述印象中從未像一般少女那樣幻想過跟王子談一場浪漫的戀愛,但她對於自己高一暗戀學姐的情愫感到困擾,雖然她心裡明白自己喜歡的其實是女生,卻仍受限於主流價值觀,對性別的自我認同產生混淆。由於父母老來得女,再加上對個案的女性角色有高度的期待,因此,家人無法在性別認同上給予支持,讓她在家中一直很壓抑。最近,她交了一個女朋友,也帶回家給家人看,但她覺得父母對女友充滿敵意。她留女友下來住一晚,父母聽見她們要住同一間房,立即以空間太擠為由,要女友去樓下空房睡。她曾探詢家人對於同性戀的看法,沒想到母親哭著說:「一生沒做過什麼壞事,應該不會生到這種同性戀的小孩吧!」父甚至還說這樣很難對祖先交待。她看到父母如此反對,雖然自己很需要家人的認同與肯定,但也只能默默接受這一切。

她跟最小的哥哥差了10歲,最小的哥哥無法接受妹妹是同性戀,還警告她不能在父母面前出櫃,不能讓父母傷心。她自從唸大學之後,逐漸減少回家的次數,也幾乎不參加家族的聚會,避免自己的中性打扮給家人帶來困擾。每當有人問及她的穿著,家人都對家族親戚說:「她只是不愛穿裙子、不愛留長髮而已啦!大家不要想太多。」

這一年來,我安排這位個案每週固定時段來與心理師諮商,同時,我請她思考:「難道父母真的不知道妳的性傾向嗎?還是,其實知道,但逃避而不想面對呢?」她說:「我不是很確定,但我都做得那麼明顯了,我覺得他們一定知道,只是還不想接受。」

表面上看來,個案與家人都承受著壓力,不過,每一個人身上都同時扮演多重角色,當多重角色複雜地交錯在一起,常常會讓背後的愛變得模糊了。

其實,她很愛家人,家人同樣也愛她;只是,每一個人對於愛的定義以及給愛的方式、標準不一樣,若把所有的問題從外境先回推到內心,也就是說,當自己期待更多的接納與包容時,能不能先學習給自己更多的接納與包容呢?接納自己的性傾向,包容自己與家人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面對。

威力之點在當下,把生命的主權拿回自己手上,當下就只是單純而純粹地去分解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例如:想要做一個孝順且有愛的孩子,那就先放下自己同性戀者的角色,別急著強逼自己要得到父母對性傾向的接納與認同,讓時間成為最好的催化劑,愛會在對的時間給出對的答案。

在陪伴個案走過自我認同的歷程中,我看見她慢慢地不再表現出煩躁,她不再那麼常跟父母生氣怒吼,只是平和地表達自己的立場,親子關係也因她的態度改變而降低彼此之間的衝突。

有一天,我意外接到案母來電,她說:「我女兒說今天要到輔導室諮商,所以不能回家,我想請問是真的嗎?她都有來輔導嗎?」然後,她還問我:「老師,我的女兒真的是同性戀嗎?」我說:「這是她的隱私,媽媽可以試著問她看看。」案母嘆了一口氣,開始叨唸著:「女兒從小就不愛蕾絲,也不愛蝴蝶結,所有女孩子喜歡的東西,她都不喜歡。」一陣沉默,她似乎隱忍著淚水說:「老師,我有看到新聞裡面說,有人因為自己的性傾向不被認同,最後還跳樓。」她吸了一下鼻子:「我不希望因為這樣失去我的孩子,我很愛她,老師,妳可以幫我跟她說我很愛她嗎?」我很感動地說:「妳可以直接跟她說,我相信她也一樣愛妳。」

真摯的愛,在生命中流轉,我想,是時候到了,愛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