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心靈說說話】走進光裡

文/鍾宛貞

有一位同學打電話來輔導室尋求協助,經查詢個案系統後得知,當初負責個案管理的老師已離職,於是,值班的我臨危受命,接下這個有一點棘手的案子。

從個案紀錄看來,這位同學患有憂鬱症、焦慮症、解離性身份疾患(舊稱為多重人格),曾有自殺通報、家暴通報、性侵通報等紀錄。然而,她已有三年未再接受輔導協助,現已就讀碩士班二年級的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她在同學的攙扶下前來,整個人看起來彷彿快要暈倒的樣子。待坐定後,我輕聲地問她:「妳要不要說一說發生了什麼事呢?」她急喘著說:「我已經把醫生開給我專門用來抗焦慮的藥吃下去了,但好像沒有效。」

賽斯心法提到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我明顯感受她的焦慮情緒引發的顫抖、發冷、盜汗等身體反應。我試圖透過身體這面鏡子,與她心靈的源頭連接。

她說:「我這次接受大學部的邀約,下午一點要回系上跟學弟妹們演講,主要是分享我為何會從事公益關懷,然後,得到社會服務類獎項的歷程。」她停頓了一下,吞了吞口水,整理思緒後繼續說:「我其實已經準備好30分鐘的PPT內容,但我很害怕,我不知道等一下的Q & A,大家會問我什麼樣的問題?」

我從她對話的過程裡,逐漸勾勒出她充滿堅強與韌性的生命故事。她在隔代教養的單親家庭長大,母親已不知去向,酗酒好賭的父親常在酒醉後毆打她,阿嬤會負責煮三餐給她吃,但不太管她。她高中就開始離家,就讀建教合作的職校,半工半讀,也因憂鬱、焦慮等身心症狀而主動至身心科就醫,穩定服藥。重考大學那年,她與同居男友發生親密暴力事件,於此同时,她確診為解離人格。大一和大二那段時間,她持續在學校輔導室接受諮商。大三之後,她中斷諮商,但在半工半讀之餘,開始不間斷地投入社會服務,一路勇敢地走到現在。

聽完她的敘述,我問她:「現在,妳心裡真正害怕的是什麼?」她說:「我覺得自己還沒有真的準備好,有些生命的細節,我還沒有整理好,也還沒有心理準備要跟大家分享,我很怕大家會問那些我不想講的部份。」

人的一生,來到地球這間大教室學習,不就是為了覺察自己、了解自己、面對自己,進而接納與創造嗎?

我不動聲色地拿了一條毛毯遞給她,請她用毛毯把自己緊緊地包裹住,並邀請她用自己最舒適的姿勢,坐在沙發裡。我嘗試啟動她自我調節的能量,增強她情緒的含納能力。

接著,我請她閉上雙眼,引領她感受身體的邊界被整個大地安全地支持著;她的兩個腳掌穩健地踏在地板上,地板無條件地承接住雙腿的重量,大腿跟尾椎被沙發柔軟地支撐、包圍著,後背很安心地倚靠在沙發裡,全身被溫暖的毛毯包裹住,毛毯延伸了身體邊界的感受,感覺到安心且安全地被大地之母包圍著、呵護著、疼愛著。

當我感覺她的情緒、能量已漸漸穩定,接下來,我請她回想近期是否有特別令她感動的人、事、物呢?

她思索了一下,向我娓娓道來。她現在的男友很好,她沒有對男友隱瞞生命中所遭遇過的一切,男友非但沒嫌棄她,反而還叫她別擔心。她覺得男友講過最令人動容的一句話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有我在妳身邊。」

我問她:「妳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她說:「我感覺我是被愛的、被信任的,有一種恩寵感。」

於是,我引導她帶著這份感受進入身體感覺,我問她:「妳感受到身體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她說:「我覺得熱熱的,很暖和的感覺,好像有一股電流在我全身跑來跑去,有一點慵懶的酥麻感受。」

我繼續帶領她覺察能量的流動,我說:「好的,妳的身體有沒有感覺這個能量最後滙集到身體的哪裡呢?」她回答:「在我的心,我的心跳的有一點快,但跟最開始時好像是不太一樣的,現在有充滿希望的感覺。」

我讓她先沉浸在那股希望感中,然後,我再請她緩緩地睜開雙眼,我問她:「現在感覺如何?」她說呼吸已穩定下來,焦慮感也消失了。

我低聲輕問:「如果演講時有人問到妳還不太想回答或不太想面對的問題呢?妳要怎麼辦?」她笑了,說:「直接告訴他們,我接納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要面對你所提的這個問題,但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會準備好,那時候一定會有答案。」

晤談即將結束,我運用焦點解決方法進行統整,幫助她看見「例外」(exception)。也就是說,從她自身問題的情境中,找出此問題不會發生的一些例外情況,協助她看見生命中的資源與能力,讓她能轉換正向視角來詮釋她的生命歷程。

我是一個喜歡聽故事的人,也是一個喜歡說故事的人,更愛透由能量層面來感受每一個生命的內在潛能,共同重塑生命的美好。

當她充滿能量地離開輔導室,我望向她的背影,在逆光中,她恍若走進強大的光圈裡,陰影被她甩在身後,而那光影,形成好美的一幅人生風景。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