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宣導毒品防制的卓孟緯

文/陳芸英

圖/卓孟緯提供

服務於新北市衛生局的卓孟緯,永遠記得初登場宣導毒品防制的情景。

那是某國中,他戰戰兢兢地把準備教材塞滿整堂課。到了學校,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說:「卓老師,我特別把學校最不聽話的兩個班級都找來聽課……」接著說,因為有事要忙,「這就交給你們囉!」

「你們」指的是他和另一位同事。通常他們會提前到學校測試設備,不妙的是,該校的投影機出現問題,處理一陣子後有影片但沒聲音,此時同學陸續進場,紛紛往最後一排坐,前面的位置空空蕩蕩。那是可容納一百多人的視聽教室,他趁同事繼續處理投影機的空檔以閒聊當暖身,硬著頭皮走到離他最近(其實有點遠)的地方問,「同學,你們聽過毒品嗎?」現場一片靜默,不一會兒,同學們竊竊私語,低頭聊天,他只好默默又尷尬的退回到講台上,這時投影機的聲音處理好了。

毒品議題無趣,的確不容易吸引同學的注意力,那堂課像是孟緯唱獨腳戲。由於修理設備耽誤一些時間,鐘聲響起,勉強講完,但他備有獎品,「各位同學,請問你們想下課還是有獎徵答?」沒想到大家異口同聲回「下課。」

卓孟緯的工作之一是到各學校宣導毒品防制。

那是十年前他笨拙的模樣。

七十七年次的卓孟緯出生於台中,罹患遺傳性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約0.02,中間視野狹窄,看到的東西模糊不完整,晚上得持手杖行動。

其實他幼稚園就戴眼鏡,從小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直到國中視力驟降,領了視障手冊,使用放大字體的考卷,同學覺得很特別也很有趣,他才不適應自己的與眾不同,同時也無法接受這個身份。

當時國中課本提到「弱勢團體」,同學一聽到這關鍵字便肆無忌憚地狂笑,「那就是卓孟緯啦!」有的同學乾脆叫他「青瞑仔」、「瞎子」。當他越憤怒,同學覺得越好玩,諸如此類的嘲諷與言語霸凌,三不五時出現。

在那氛圍下,孟緯很想把自己裝得正常,可是現實不允許,實際上根本無法擺脫這種限制,甚至有一次走路看不清楚踩到狗大便,同學們還為此「津津樂道」呢!

國三準備升學考高中之際,資源教室的老師突然告訴他可以參加身心障礙甄試。他想也好,多一個升學管道。孟緯坦承,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資源教室,「我國中也是個屁小孩,總覺得到資源教室會被貼上標籤。」沒想到成績放榜,他竟錄取台中一中,「我瑟瑟發抖,整個人傻爆,心想,可以不要去嗎?」但父母和老師認為這是一項榮譽,他如期報到。

高一是一場夢魘,舉凡大考都是全班最後一名。他很難適應這種挫折。由於經濟狀況不好,所以沒錢補習,下課除了吃晚餐其餘時間念書到睡前,無奈成績就是糟,同學不了解視障生,彼此互動冷漠,人際關係不好,對他是雙重打擊。

現在的王牌講師卓孟緯,因視障曾經歷被同學語言霸凌。

高二是他求學階段的轉捩點。他選擇社會組,等於換了一個新環境,遇到的都是友善的同學,幸運的還有像媽媽般的班導師,孟緯打趣地說:「社會組果然比較有人文關懷。」

其中的地理老師像第二個班導師,知道自尊心很強的他不管學習和生活都不敢麻煩同學,但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你不願意敞開心房,同學們即便想幫你也不知道怎麼做,無形中你跟同學就築起一道牆。」這句話讓他茅塞頓開,他開始主動請求協助,同學都樂於伸出援手;最令人感動的是,班長告訴他,同學自願每天五點到六點(因為六點半很多同學要補習)幫他整理上課重點,聽起來類似「排班」的感覺,彼此關係漸入佳境,學習成績也是。後來他考上台北大學社工系。

大四下學期課很少,空堂時間同學常上PTT看求職資訊。其中一則是新北市衛生局的職缺,註明「身心障礙者尤佳」。同學問,「你要不要試試看!」孟緯認為那肯定是友善的環境,而當天剛好是寄履歷表的最後一天,他積極行動,經過面試便錄取。原來公家單位有進用身障者名額。

孟緯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到學校、社區發展協會、里鄰辦公室和社福機構……宣導反毒。但他沒接觸過毒品,對藥癮者也不熟悉,初期邊做邊學。

聽眾的確有吸毒者,例如少年觀護所收容對象、高關生(需要高度關懷的學生)和非行同學。

宣導以毒品相關知識和強化正向價值觀為主。但這議題很硬,觀眾反應冷淡。孟緯不氣餒,隨時更改修正內容,增加觀眾的興趣以提高彼此互動,例如以說故事取代說教。

他也輔導藥癮者,有時需進一步了解用藥原因,但大部分的人含糊以對:「我已經戒毒了。」或回:「我就不想碰毒品。」但不是事實。

學校感謝新北市衛生局在毒品防制的貢獻。

有位個案阿強(化名)出入監獄多次,最後戒毒成功,孟緯問他是怎麼辦到的,阿強娓娓道來。

他有個交往多年的女友,每次被警察抓都去警局保他,入監會探視或寫信,是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不過服刑後期阿強不再收到信。

出獄後阿強找女友,沒想到她已經過世了。阿強回憶女友最後的幾封信不斷叮嚀他不要碰毒品,「所以每次想吸毒品時,女友的關懷就會浮出腦海,自然而然就戒掉了。」孟緯覺得阿強的故事可以當講課的勵志教材。

此外,孟緯也分享自己視力不佳的求學經歷。很多班導師在宣導結束後的回饋或建議單寫道,「當你講自己的故事時,學生特別專注。」「你帶動有獎徵答時,同學特別來勁。」也有老師稱讚他是個充滿舞台魅力的宣導講師……類似的讚美與鼓勵讓孟緯更用心投入這份工作。

話題一轉,他談到有獎徵答部分其實添加了一些樂趣,例如他自稱「卓帥」老師,「你們以為只要舉手就可以獲得回答的機會嗎?錯,你們必須先說:『卓老師你很帥』才有資格。」語畢,現場充滿著學生高喊「卓老師你好帥好帥好帥……」反應熱烈。

視力不佳擔任這份工作有其應變方式,他常採用聲音與聽眾互動,例如問,「你們覺得毒品是一項容易取得的東西者,請拍手!」由聲量了解答案。

孟緯認為,視障者從事毒品防制這種助人的工作比一般人更具優勢,乃因「弱勢」之間的同理。當藥癮者說:「我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這句話對孟緯何嘗不是,他也不想當視障者但就是做不到;尤其家訪或面談,當孟緯說:「我視力不好,如果你發現我有眼球震顫或斜眼看你,請多包涵……」對方的態度立刻軟化;還有當他們發現孟緯需要搭著別人的肩膀或手肘行動時,同理心油然而生。

同理心是一座橋樑,有助於對方接受孟緯提出的意見。「我服務個案都是先建立關係——穿他的鞋走他的路,讓對方知道我懂他而不是來說教的。」接著提出建議,例如從減量開始,或找穩定的工作讓作息規律,或控管生活費,從用藥狀況、家庭脈絡、經濟條件……循序漸進的跟個案訂定計畫,慢慢達成戒毒目標。

此外,影片也具渲染力,有吸睛效果。

新北市拍了一部藥癮者及其家庭除汙名化公益短片《跑道終點》,由楊子儀主演,內容有點感傷,在社區播放時,觀眾特別有感。

宣導毒品防制是孟緯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至今十餘年,從未轉換跑道,目前的職稱是個案管理督導;工作之一也為新進人員授課。他提出三大要點:如何讓他們願意聽、如何讓他們聽得懂、如何讓他們記住訊息,而最重要的是讓聽的人有情緒,不管是感動、生氣、悲傷或大笑……因為有情緒才有辦法記住你所傳達的訊息。

孟緯喜歡這份工作,薪水不錯、有成就感……都是原因,特別是他喜歡聽故事,跟個案的互動像閱讀一本書,從看到對方的學習、改變,並期待好的結局。這過程讓他閱讀無數的人生故事,獲益匪淺。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