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聊天室】寂寞的日子,寂靜的夢想
文/鄭鈴
繪本裡一個又一個故事,有時會帶著我去奇思幻想的世界走走,有時帶著我遇到問題的思考方向,有時也會讓我認識不同文化和人物。曾在賴嘉綾作家的讀書會裡,閱讀到至今仍印象深刻傳記式的繪本Silent Days, Silent Dreams,作者是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是美國最具權威性及最高榮譽的繪本獎)的Allen Say,這繪本讓我認識了一位在台灣資訊甚少的聽障藝術家James Castle,他是在什麼環境成長和創作,從中片面看到身處19世末至20世紀,那時聽障者的生活處境。
Silent Days, Silent Dreams這繪本是由姪子的角度講述James Castle的一生。James出生時就聽不見了,他可能也患有自閉症,或是閱讀困難,或是都有。James的父親是小鎮上的郵務局長,他小時候就在雜亂的目錄、書籍、紙箱堆玩耍。有一天他發現鉛筆,於是開始到處塗鴉畫畫。當James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進入學校,第一次見到許多的人,他聽不見、不能理解外界的一切,同學們也不理解他,讓James感到害怕回家尖叫,換來的是他父親把他一個人關進小閣樓裡(圖一)。
某天下午,James找到沒人使用的冰屋,而這地方就成了他的第一個繪畫基地。他收集廢紙並用燒過的火柴當畫筆,畫下他的生活和想像的所有東西。當James十歲時,他和因患麻疹失去聽力的姊姊被送到聾盲學校,但幾年過後James仍學不會說、寫、讀,被學校說「無法教育」而送回家。
一個平常的早晨,James拿著煙囪上的煤灰,用口水混著煤灰在紙上塗抹,這成了他著名的畫畫方式(圖二)。
James二十八歲時,父母賣掉原來的房子,換了小一點的農場,他有一間小屋作為第二個工作室。四年過後,父母親相繼離世,James則跟著最小的妹妹一家生活。妹妹和她的丈夫給James一間閒置的雞舍,裡面放置一個小床、一張桌子和老舊的柴爐,就這樣在窄小粗陋的環境James過了三十年。
直到有天,James的姪子Bob將James的畫作拿給藝術學校的教授看,教授為之一驚,開著車去找James,為他辦展覽,隨後引來許多媒體界的觀注,也為James帶來了收入,最後James終於離開雞舍,有了他曾畫下夢想的房子,在那度過人生最後的十五年。
海倫凱勒曾說過:「失明讓我們與世隔絕,失聰卻讓我們與人隔絕。」James這一生沒有朋友,不能言語,不會寫字,孤獨的一生只有透過畫筆和紙張和想像力相伴。身處已重視人權的當代社會的我,看到書裡呈現以前的生活樣貌,仍受到小小震撼,例如,James和同樣聽障的姊姊待在聾盲學校,在學校裡的藝術課只給女生上,所以James只能偷偷的畫畫,然後不斷被老師抓到處罰、沒收,甚至被送回家後,學校的校長告訴他的父親,不要給James任何畫畫的媒材,James需要學習讀和寫,不是浪費時間畫畫。
作者Allen say為了創作這繪本,研究James的大量繪畫作品,為了模仿James的畫,Say拋掉原有純熟的繪畫方法,常會更換成沒有被訓練的左手畫,媒材也仿James最擅長的媒灰混著口水、洗衣精或鞋油(圖三),Say和他的太太更一起用廢紙和紙板仿James所作的紙偶和鳥,為了就是能在繪本更貼切呈現James的故事。
當我翻閱繪本看見彩虹的一頁(圖四),眼眶忍不住熱起來,這心情夾雜了原本被放棄的生命終於被人看見的欣慰,和疼惜James一路所承受不被理解被訕笑、辱罵和捉弄的各種委屈,但也知道若非有這樣困苦的境遇,就不會有James。然而,今天James的藝術作品懸掛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博物館中,費城藝術博物館於2008年開設了“James Castle:回顧展”。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專題展「百科全書宮殿」中收錄了James的11件作品。James的作品為藝術文化留下了珍貴足跡。
延伸閱讀:James Castle作品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