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聊天室】《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
文/鄭鈴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們去運動中心體驗空氣槍,坐輪椅且雙手無力的我,沒想過竟然有這一天,能像電影裡演員殺手般扣上槍的板機射靶。現在無障礙環境普及,交通便利,馬路上有斜坡,建築物有電梯,讓輪椅族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機會變多了,有些運動的活動,不需要等待組織或協會特別舉辦才能體驗,也不用太顧慮自己身體的限制,會不會成為同行夥伴或是舉辦活動單位的負擔,就和大多數人一樣隨時進出場域,在以前這是很少發生的。
求學階段的我,體育課、社團活動和校外教學,甚至下課十分鐘到福利社買東西,像是跟我無關;因為只要一出了教室,就得克服種種障礙,比如,一小階樓梯就造成輪椅移動的障礙,還有麻煩同儕幫忙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團體活動和社會參與也就只能缺席。
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圖1),書的內容讓我有感於這些年環境友善的變化,以前少數的聲音通常被拒絕,被視而不見,到現在接受不同聲音的寬度變大了。
《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的故事講述主角里歐,其實是個鬼,大部份人都看不見他。多年來,他一個人住在城市邊緣的一棟房子。有一天,有一家人搬了進來,里歐好開心有人作伴,還準備了茶和吐司。但是這家人看到的不是這樣,他們對里歐的出現感到很可怕,找了科學家、宗教人士和靈媒驅趕鬼(里歐),里歐知道自己不受歡迎,於是離開了房子,決定開始到處逛逛。里歐看到了鬧哄哄的城市,也見到城市裡的人,可是沒有人看見他,甚至踩過他;直到一天下午,里歐遇見女孩小真,小真主動邀請里歐玩遊戲,里歐好開心,兩個人就開始玩起圓桌騎士的角色扮演(圖2),兩個人遊戲到睡覺時間,小真幫里歐準備枕頭和被單,里歐高興得不得了,整晚睡不覺。晚上的時候,里歐怕吵到小真,跑去客廳畫畫,結果遇見小偷爬進屋子裡,小偷看不見里歐(鬼)阻擋,於是里歐把被單蓋在身上,往小偷飛過去,小偷看到非常害怕,於是里歐追著小偷進到衣櫃裡,再把小偷反鎖起來,關門聲吵醒了小真和媽媽,媽媽打電話給警察,請警察將小偷帶走,小真謝謝里歐,最後小真和里歐兩個人在半夜一起喝茶吃吐司。
里歐這個角色可以看作成社會中被忽略的少數族群,而故事一開始出現的一家人和警察也可以視為多數的群體,因為較少機會接觸少眾的聲音,對少眾(里歐)不認識、不熟悉,所以感到很害怕,㝷找各種方式趕走少數(里歐),最後一家人把自己都關在浴室裡(圖3),封閉起來,拒絕溝通;之後里歐在街上遇見警察,正想問警察糖果屋在哪裡,但是里歐話還沒説完,警察踩過里歐;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下,小聲音的需求自然而然就消失。
被關懷幾乎是人的普遍願望,女性主義者內爾·諾丁斯(Nel Noddings)認為關懷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關係性。她強調的是關懷的雙方的平等地位和互惠關係。被關懷者對關係最大的貢獻就是在自由之中去實現自己。
小真和里歐相遇,開始建立友誼,小真、里歐和其他的騎士一起坐在圓桌遊戲,代表小真接納里歐,兩人沒有差別關係,是平等關係,可以一起遊戲一起説話,和小真的這友誼,滿足了里歐對愛與歸屬感的需求。所以,里歐這關懷者,也想在這段關係作出回應。故事最後的情節,當小偷闖進小真的家,里歐想了辦法阻止小偷,把小偷嚇得偷拿的東西掉在地上,然後小偷被反鎖在衣櫃裡,里歐利用身為鬼的「看不見」特性,扭轉成是他對付小偷的優勢(圖4)。
里歐一開始被冷落,被排斥,到被邀請,被接納,再回應主動關懷對方,這故事的變化,其實也像是身障平權運動的歷程。那天我玩空氣槍,不會因為身體被侷限,什麼都不能玩,場地的友善和教練選了一把容易按壓槍的扣板機,和調整我能射擊的姿勢,我就能在這運動場中自在射靶。除此之外,運動場中還撞見幾位坐輪椅的射擊國手,也讓我看見,當身障者的選擇機會越多,發展也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