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旅遊日本的飲食
我喜歡嚐鮮,但食量有限,所以日本旅遊的飲食蠻適合我,因為每餐都可以嚐到少量但很多種不同的食材。每餐桌上都擺著好多個小小的碟子,剛開始還覺有趣,而且碟子形狀各異,挺可愛的。
文/阿貝
五月中去了一趟日本,距離上次到此該有好幾年了,而距我第一次到京都、大阪這一區更有三十多年之久,然而這次的日本行,不但喚起我多年前的記憶,更因為行程之故,讓我更有接近當地的感覺。
奈良鹿園的風鈴是我和這個城市的連結。記得國中時和媽媽、弟弟一同到日本旅遊,所有行程、景點都忘得差不多了,只記得那時被奈良鹿園裡的風鈴聲深深吸引,好想帶一個回家,但又不敢向媽媽要求,那略低沈、乾淨的鈴聲一直在腦中響著,甚至大學時聽說有朋友要去奈良,還忍不住請託她幫我帶個風鈴回來。雖然家裡沒地方可以掛,但直到那時,才像心願已了似地不再對奈良的風鈴念念不忘。舊地重遊,這段往事再被提起,雖然我已不再看得見鹿,但那熟悉的風鈴聲,就向和多年不見的老友打招呼般地響著,那次旅程的點滴也一點點地浮現腦中。哇!三十幾年咧,某些記憶還是那麼清晰,尤其那個風鈴聲,仍給我一種安靜的感受。
除了回憶,這次的行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食物。
我喜歡嚐鮮,但食量有限,所以日本旅遊的飲食蠻適合我,因為每餐都可以嚐到少量但很多種不同的食材。每餐桌上都擺著好多個小小的碟子,剛開始還覺有趣,而且碟子形狀各異,挺可愛的。但到後來倒煩了,因為碟子太多,得把用過的推到一邊,不然都搞不清那個碟子裡還有食物,而碟子很小,手拿不太順,我又不擅用筷子,最後乾脆把那些「小菜」掃進碗裡,再捧起碗大快朵頤。
對於「許多小碟子」,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晚餐。剛入座時,大家都驚嘆餐具的精緻:每人面前除了一碗飯、一碗一定會有的味噌湯外,還有一個附有二層抽屜的方盒子,裏面又各放兩、三碟不等的食物……一般人可以伸筷子到碟子裏夾菜,但我為了確定碟子在哪兒,想伸手去碰碟子,試了幾次手指都會碰到食物。連最後決定放棄用筷子夾菜而把碟子拿出來,都因為碟子卡得太緊而向旁人求救,請他們幫我一碟碟取出來!唉,這人碟大戰還真惱人。
剛出爐的天婦羅,熱騰騰的又香又可口,炸蝦、彩椒和茄子是我的最愛。只可惜後來出現的次數太多,甚至一天會有兩餐吃到它,有幾餐還是涼掉的,吃起來就有點油味而美味大減。
比起每天都有的天婦羅,我們在大阪的「新世界」一帶,按圖索驥地找到了一家門庭若市專賣烤、炸串的老店,可就好吃又有趣多了。
近中午時,餐廳外已大排長龍,我們邊排隊,一邊討論著要吃什麼。在日本點菜有個好處,店家常會把菜餚以圖片或模型的方式讓顧客一目了然,也有把各色菜單分類或按人氣排行介紹給上門的客人,大部份時候,只要這樣點菜都錯不了。
我們坐在類似吧台邊,東西是一串一串點的,當然也可以點他們推薦的套餐。我們先點幾種人氣套餐,然後再加點覺得還想再吃的。我個人很喜歡炸蕃茄串和烤牛舌;尤其是炸蕃茄,外面裹了一層粉,每塊蕃茄都很飽滿,剛咬下去還不知道是什麼,但實在很特別。
吧台上有兩樣東西挺有意思,一個是每人面前的竹筒,原來是店家要客人把用過串食物的竹籤丟在裡面。這的確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樣好整理,不會散得一桌子都是竹籤。看到我的竹筒越來越滿,不難想像其他的客人一定也和我一樣,一串接一串,欲罷不能。
另一樣東西是沾醬。在客人和客人之間,一定距離的位置都會有沾醬,讓大家一起用,不知道為什麼不每人給一份,也不知道其他類似的店是否也都這樣做。可是這樣會不會不太衛生呢?所以囉,店家特別提醒客人炸串用前先沾醬料,咬過後請勿再沾,當然也得客人都能配合啦!
在大阪的商店街有一家旅遊指南推薦的老店。這店很小,裡面只有三張桌子,恐怕只能容納不出二十個客人,可是感覺蠻溫馨的。當我知道店裡賣什麼更令我驚訝了,只靠賣這小東西也能維持近百年而不墜!
這店到底賣什麼?不賣關子,賣紅豆湯圓。日本人愛吃紅豆是有名的,但這家店一定有其特色吧?的確,他們的店名叫「夫婦善哉」,我不清楚店名的由來,不過據說有一本書是以這店命名的,而也有齣戲與他們有關,牆上貼了些海報與一些和店相關的照片。這家店就開在一座廟旁,一份紅豆湯圓會分成兩小碗——大概就是夫婦一起分享的意思吧!
這一份紅豆湯可不便宜,要價日幣八百元呢!可是他們的服務,讓這不甚起眼的紅豆湯身價高了起來。首先,一進門就聞到淡淡甜甜的紅豆香,店員會奉上一杯熱茶,然後一個小長方形托盤裡放著一小碗只有一顆湯圓的紅豆湯、一副竹筷子和一片鹹昆布。
當我們還在讚嘆一碗紅豆湯弄得那麼精緻時,店員主動來問要不要幫忙拍照,那氣氛之下,相信沒有人會拒絕的。當店員準備按下快門時,她喊的不是一、二、三,而是「善哉」!不曉得是為了配合店名,還是有特殊含意,只是聽了很好笑。
這家店似乎是很多觀光客必到之處,雖然店面小——因為紅豆湯也很小,所以客人的轉桌速度還蠻快的,不會有人站在外面等。另外,日本人到各地觀光都喜歡買些手信,這家店應該是因應觀光客的需求吧,賣煮好的紅豆和燈籠,至於為何賣燈籠就不得而知了。
常聽說河豚有多美味,有毒不能隨便吃,搞不好會出人命……這次在大阪終於有機會品嚐這難得的佳餚了。我們選一家位在商店街僻靜一隅的河豚專賣店。店面不大,客人倒是滿座,原來慕河豚之名前來的饕客都有志一同啊!
點菜是個難題,因為河豚的做法好多,就怕少點了什麼不該遺漏的;最後服務人員建議我們吃套餐,就像我們的一魚多吃,這一來可以吃到不同烹飪法料理出來的河豚。
首先上的當然非生魚片莫屬,切得一口大小的薄片,沾上店家特調、略帶酸甜味的醬料,一入口那種細嫩的肉質,讓人忍不住讚嘆的確是難得美味。接下來是皮,同樣切成薄片的生河豚皮以涼拌的型式登場,咬下去有種QQ的脆感,嗯……和海蜇皮有點類似。
下一道是炸河豚肉。跟之前吃的炸串或天婦羅不一樣,外面並沒有裹麵糊,口感和我們的炸田雞非常接近,外酥內嫩,一點也不柴,連我這個沒啥唾液的人都可以不必配水就吞得下去呢!
接著,服務生拿來一個紙火鍋,外面還套著漂亮的竹籃,別問我為什麼竹籃不會燒起來?因為我們研究半天也找不到答案。
火鍋裡放的是河豚骨,用來熬湯,除了一點點白菜什麼也沒有。然後,服務生要我們把河豚皮下鍋涮一下,還特別提醒「一下」就好,否則皮會溶到水中不見囉。涮河豚皮和涼拌的真是天差地別,若不是早知道,我絕猜不出那是同一種東西。或許是因為河豚皮富含膠質,稍微涮一下馬上變得滑溜柔軟,而且動作慢一點立刻就「縮水」,甚至消失了。
奇怪的是,每人都有一大碗沾醬,有少不了的蘿蔔泥和一些不確定是什麼的東西和在一起,可是鍋裡其實沒多少東西耶,難道要我們沾很多很多醬吃嗎?
幾樣料理法吃下來,是有許多驚喜,不過講真的,量不多,哦不,應該說這河豚餐價位不低,所以我們五個人點的是三人份餐啦,幸好最後還有稀飯讓我們能更有飽足感。
稀飯?是啊,如此珍貴的食材一點也不能浪費,所以那鍋湯最好的做法就是加飯一起煮,讓鍋底朝天,一點不剩!日本的米飯本來就很好吃,再加上鮮美的河豚骨湯配一小碟醃蘿蔔……現在想起來都還忍不住流口水呢!以稀飯總結這一餐,讓我有一種從炫麗又回歸平淡的感覺,的確是個美麗而特別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