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心靈說說話】生命中的勇氣
文/鍾宛貞
學期末的最後一天,我意外地接到一個個案。
個案在我面前,侷促不安地說:「雖然今天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天,我也知道暑假會暫時停止諮商,但我不知道我還能撐多久,所以我還是來了。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能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他是一個插班轉學生,入學後直接從大三開始念,所以很難融入原有的班級群體,再加上過去受挫的人際關係,讓他幾乎快要hold不住自己了。
他說:「我想交朋友,但我好害怕再受傷害。這一年來,只要有同學對我稍微好一點,我就會刻意疏遠他,可是,我明明很想交朋友,卻又告訴自己不需要朋友,還認為就算當一個獨行俠也無所謂,我一直這樣反覆地告訴自己,不過,我發覺自己快要崩潰了。我好想找人聊聊,可是沒有可以信任的朋友,我最近都會覺得胸口悶悶的,有時候會無緣無故掉眼淚,我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了?老師,我是不是生病了?」
「使能者」及「優勢觀點」是我在輔導時所抱持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說,助人者運用專業知識與輔導技能,協助服務對象在困境中發覺、探索自身擁有的優點、長處與資源,促進有效的轉變,讓服務對象的潛在能力得以發揮,並成為自己所遇困境(問題)的最佳解決者。這樣的定位,與我的生命信念相吻合。我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也是自己問題的解決者,我們生命中所遇一切,答案的KEY都在自己身上。
我眼前這位男同學,能鼓起勇氣前來輔導室尋求協助,能如實地覺察自我情緒與感受,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我除了對他求助的勇氣與自我覺察的能力表示肯定,還問:「能夠覺察,就有翻轉的可能,只是,對於你現在有的那些情緒,你能試著好好地體驗它、接納它嗎?」
他搖搖頭說:「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我也不要這樣的自己。」
於是,我開始真誠地自我揭露,試圖向他傳達覺察與接納的重要性。
我向他分享一則親身體驗的事。
那時我躺在腦部核磁共振儀器的平台上,被緩緩推進一個只容納得下我身體的密閉空間裡,準備進行一年一次的腦瘤檢查。
隨著儀器的啟動,突然間,有一股絕望的感覺席卷而來,我大力的胡亂揮舞我的雙手,並且在我無法聽見外界聲音的狀態下大叫:「不要,不要,快放我出去。」
幸好,我的失控舉動被發現了,我感受到我的身體慢慢被儀器推離密閉空間。由於耳罩完全阻隔了我的聽覺,我只能持續性地大喊:「我快要呼吸不過來了,快點讓我坐起來。」
醫護人員幫我把頭罩打開,再幫我取下耳罩,扶著我坐起身。這時,驚魂未定的我清楚地聽見她問:「妳有密閉恐懼症嗎?」我搖搖頭,一直喘氣說:「請讓我坐一下,我調整一下呼吸。」
她的聲音透露出微微的著急與不解說:「妳不是說以前曾經做過這個檢查嗎?怎麼突然會這樣呢?妳稍微休息一下,如果真的不行,就不要勉強。」
我覺察到內在深層的害怕,根源於死亡的恐懼。因為心包膜積水,我再次接受醫院的各式檢測,我害怕聽見肺腺癌復發或轉移的負面訊息,這樣的恐懼讓我對生命失去了信任感與恩寵感,我墜入我因負面信念而虛擬出的實相,心裡越是害怕,身體就越是喘不過氣。
我努力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當我發現自己正在恐懼,我好好地跟我的恐懼相處在一起,體驗恐懼的感覺。我不會告訴自己不要恐懼,反而是接納自己可以恐懼,撫慰那個恐懼,並且了解恐懼的源頭,還有恐懼想要告訴我一些什麼?我開始運用呼吸調息的方式,幫助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過了一會兒,醫護人員問我:「妳還可以繼續進行檢查嗎?不行的話真的不要勉強。」我點點頭說:「我應該可以,讓我試試。但是,我能不能不要戴口罩呢?因為戴口罩會讓我喘不過氣。」
她面有難色地想了一下,勉強說OK。她讓我自己慢慢移動身體躺下來,還把耳罩拿給我,讓我自己戴上。視障的我這才發覺,剛才耳罩戴太緊,導致我聽不到任何外界音訊,又聾又瞎,的確會加深我的恐慌。
當一切就緒,她問我:「可以嗎?我要把罩子扣上了。」我說OK。她再讓我手握一個緊急鈕說:「如果過程中真的有不舒服,妳再按這個按鈕,若還可以撐,我們就把這個檢查做完,好嗎?」我說好。
接著,我再次被推進那個神秘的密閉空間裡。我好好地跟自己的情緒感受與身體反應在一起,我覺察到自己沒有喘不過氣的呼吸急促感,但我心跳很快,全身肌肉僵硬而緊繃。
我開始帶領自己進入冥想、放鬆的內在心理世界,把腦中的場景從令人心生恐懼的密閉空間,抽換成無垠的藍天碧海。我讓一道金色療癒光芒從頭頂照進我的身體,由頭至腳進行身體掃描,啟動身心放鬆。漸漸地,我感受到拉緊的神經緩緩鬆開了,連腳趾頭也不再那樣僵硬。
我的狀態,彷彿呈現出放鬆後平躺飄浮在水面上的感覺,我回到信任,回到感恩,重回到一切萬有的恩寵裡。當我連結到內在高我,似乎聽到一個聲音:「別怕,有我在,我一直陪在妳身邊。」我找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信念,就漸漸找回自在平安的自我。
磁振檢查進行到一半,護理師進來為我注射顯影劑,問我:「一切還好嗎?還可以繼續完成後面的十分鐘嗎?」我開心的說OK,也如願做完我以為可能無法完成的檢查。
原來調整了信念,把密閉空間的想像圖,轉換成藍天大海的想像圖,就會在身體起了不同的作用,進而產生不同的外在實相。
個案聽了我的分享之後,對我說:「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但我也知道自己在抗拒這個情緒。」
我說:「你有很敏銳的覺察力,那個情緒的能量,嘗試進入它、凝視它、體驗它、關心它,它就會慢慢消融。然後,找出源頭的信念,也就是情緒背後的原因,你就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生命答案。」
他再問:「所以我要確認自己到底是想要交朋友還是不想交朋友,對不對呢?」
我笑著答:「你當然想交朋友,你只是怕受傷害啊!請不要再騙自己說什麼獨行俠也可以,我們要真實的面對自己喔!你想知道如何能讓自己不受傷害,對吧?不過,更具體地說,我們就是要讓自己擁有那個允許自己可以害怕受傷的勇氣啊!」
他說:「我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樣的話,等開學後,我可以再來繼續談嗎?我希望自己大四的生活能開始多交一些朋友。」
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勇氣是克服困難的活力。我讓自己擁有恐懼的勇氣,就能超越恐懼;個案讓自己擁有害怕受傷的勇氣,就能超越害怕。生命中的一切都那麼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用心體驗,我們每個人都能帶著生命的勇氣寫出自我超越的生命劇本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