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李佑昇活到老,學到老
很多人問:「為什麼想學盲用電腦?」李佑昇說:「為了讀書。」他不覺得台南到台北市很遙遠,她說,「只要有興趣,就不遠。」
文/陳芸英
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電腦室常有很多中途失明者前來上電腦課,這些學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住在台北(包括新北市),只有少數例外,李佑昇就是這少數人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學生。
他的盲用電腦老師楊振斌談起這位學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我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家,每個禮拜從台南搭車到台北來,為了省錢,他不是搭高鐵喔,是搭統聯,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兩個月來從不間斷。」楊老師屢屢被他的好學精神感動。
不過李佑昇不覺得台南到台北市很遙遠,「只要有興趣,就不遠。」他的電腦課排在星期三下午,當天早上八點半從家裡出發,搭九點台南往台北的巴士,下午一點到台北,再攔計程車到雙城街的無障礙,上課到四點半後再搭計程車趕搭五點回台南的統聯,回到家已是晚上九點半以後了。
很多人問:「為什麼想學盲用電腦?」李佑昇說:「為了讀書。」
四十二年次的李佑昇家住台南,四歲出麻疹,導致右眼全盲、左眼弱視。民國五十一年,年約十一歲的他被父母送到台南「盲啞學校」就讀,民國六十三年自台中啟明學校畢業,出社會後以按摩為業,一直到現在。
單身且獨屋的他,大半輩子的生活全靠左眼微弱的視力;但五年前左眼逐漸退化至只剩光覺,看得到光線看不到影像,幾乎宣告全盲。
李佑昇從小就愛讀書,但點字書少,為了閱讀,他花很多錢請明眼人幫忙把一本一本的書打成點字以便閱讀,例如一本書售價一百元,但打字是按字計酬,一本書打下來要花上萬元以上;直到有人告訴他,學會盲用電腦就可直接上網看書而且是免費的,這才興起他學盲用電腦課的意志。
不過,他的學習之路很坎坷。到無障礙學習之前曾上過四位老師的課,兩次在高雄無障礙、一次到府上課、一次利用skype,但四位老師的教學都不適合他,成效有限。李佑昇說,小時候醫療不發達,家人為了幫他治病,父母給他吃了很多草藥,導致長年身體虛弱,記憶差,「我推想是這個原因,加上自己理解力不強、反應不夠快、上課不容易專心,所以學得很吃力。」
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依然到處找老師。透過朋友的介紹,他得知台北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有不錯的師資,變毅然決然前往。有人問他會不會擔心這一次跟前四次一樣,還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老師?他說不會,「我認為多認識一個老師就多一個進步的機會,如果我有心要學,一定可以遇到適合我的老師。」
天公疼憨人,無障礙介紹的楊振斌老師與他一拍即合。李佑昇談到楊老師的第一個印象是「這老師夠義氣。」原本他的電腦課排在星期一,但他星期一、二要上乙級按摩考試的課,所以楊老師特地將課挪到星期三,「我覺得這老師懂得主動幫學生解決電腦之外的問題,對我來說就是夠義氣。」而楊振斌對這位學生的勤學讚譽有加,「我算是愛學習的人,但要我從台北到台南上課我做不到,所以對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非常欽佩。」
上課之初,楊老師發現這學生電腦基本觀念非常差,例如他不知道存檔的畫面有檔案名稱、選擇類型;又如記事本換行的問題,把一行換成兩段的基本動作也不清楚;還有,他把每一個朋友的電話都製作成一個資料夾;另外,以CTRL加V等這些按快速鍵的學習,由於按快速鍵沒有聲音,所以無法判讀這個動作成功與否;對於建立電子郵件帳號單元這類比較長的操作步驟不太適應……以上這些基礎都沒學好,導致之後的學習很挫折,所以楊老師透過比較口語化還有有趣的比喻方式,花很多時間糾正原先錯誤的操作模式並建立正確的電腦觀念,他才終於融會貫通。
李佑昇說︰「我上一兩堂課後就開竅了。」之前的老師都是「操練式」的教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楊老師則以口述的方式講理論,讓他瞭解這樣的動作背後是「為什麼」,「我很高興楊老師幫我找到一個適合我學習電腦的方法,楊老師很認真,講的課簡單、容易懂,這教法我最能適應,所以我很快進入狀況。」還有老師在下課前有錄音重點提示他就比較安心,因為回到家可以重複收聽,按著老師的方法操作,如果有問題再用電話聯絡,這幾乎解決他的學習困擾,加上李佑昇勤能補拙,很快就步上軌道了。
李佑昇的學習開竅之後,往後的學習課程就更有信心,他的學習一有進展就一直道謝,楊老師說,這學生很客氣,有時一道謝就是幾分鐘,不過看得出他內心的愉悅。
他之前最大的困擾是電腦常當機,原來是因為視窗沒有關閉才導致電腦故障;還有複製時沒有聲音,但這些都很快就學了,最重要的是減少電腦故障。
李佑昇的求知慾很強,學習結束後,又自己花錢另外請老師繼續教學,上教課程之外的「錄音軟體剪接」課程,他的學習意願非常高,令人感動。
而他自己則悠遊於華文電子圖書館,「網路上的書非常多,怎麼讀都讀不完,很多書可以一讀再讀,百讀不厭。」
他最愛的是「醫學」書籍,「我做按摩這一行,客人上門多少有點病痛,我是靠技術和知識吃飯的,但由於天分不夠,只好靠閱讀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