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感受.生活】疫亂情不迷

文/曾喬慧

五月下旬連日梅雨,意外暫停的午餐時段,和同事上小館子吃飯,初次拜訪的餐飲總教我興奮。我們在門口立候兩三分鐘才入座,上菜速度慢,四周一片話聲笑語,熱絡之象近日罕見。

肺炎旋風盤纏這陣子,除了提醒自己出門記得帶口罩,我一切如常生活,心情也淡定,連新聞都不太看,不喜歡滿天遍地疫情、疫情、疫情得跟著繞圈圈。只是,朋友間一旦通訊,還是免不了問兩句:「都好嗎?生意受影響嗎?」

一位國中同學經營補習班,學生皆為國中以下的民族幼苗,她戒慎恐懼,非常擔憂哪個地方出了岔,繼而星火燎原,如何對得起這一個個學生和家長、同儕,法律上的承擔也不得了,多年經營與口碑整個垮了!

她是有責任感的人,秉持教育理念認真做事,聽到她如此動盪憂懼,我應該用力安慰、更用力誇讚才對,出口卻是:「該做的都做了就好,不要擔心啦,恐懼於事無補。」

氣氛有點卡卡的……唉!虧我們是老同學,有情有緣持續保持聯絡,我就這麼冰冷?!老是學不會識相一點,多講一些順人心情的流水話。本來還想加碼一句「真有學生出狀況了再說」,好在抑制力夠,打住。

話已吐出收不回。反省反省,是否自己太輕率天真?不懂世界性延燒之猛?不尊重生命?綜合歷史教訓與自身經歷左思右想,還是歸結出「盡人事,聽天命」六個字。(抱歉了,同學)

這波疫情駭浪,台灣防衛力極佳,且眾志齊心合作,我們不都挺胸揚眉以身為台灣人為傲,怎麼又抖抖然對不到兩千萬分之一的可能發生率憂心忡忡,有必要嗎?私以為不甚理智。

想來是媒體太多太雜,人們容易為一件壞消息怵目驚心,忘記了一萬件好消息;又偏偏愛把不幸與自己連結,恐怖氣氛因而揮之不去。如果我們可欽可佩的時中先生也如此情緒化,也過度遠慮,以致帶往其他政策方向,台灣現況可能迴異。

至於他國疫情,不是不關心,實乃插不了手,就讓政府代表伸出援手盡一分力。我個人比較興味盎然的是,工作、生活、消費型態幡然驟變,世界經濟結構即將大洗牌。隔離政策下人流凍結,反而凸顯出「在家也可以完成許多事情,省下不少時間」,君不見國際會議透過遠端視訊熱度未減,甚且提高時效。體育競技失色,機上娛樂多多益善,宅配外送滿街跑,既然聚會慶典銳減,名鑽華服還有必要嗎?一夥生意快做不下去的老闆在罵我風涼話太多了,閉嘴!

閉嘴,看書去,隨手一本散文集。彷彿吸引力的無形作用,幾頁過後,見到一段禪師之語,深深同感銘心:「如果化得一頓好飯,就吃了;如果化不到,就餓一頓;如果得了病,就善盡診療;如果好不了,那麼就提醒自己,死亡是自然的事。」

境遇起落總難免,面對事實,便是豁達。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