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溫暖的社工師張淑美

文/陳芸英

圖/張淑美提供

你如何選擇科系?如何學以致用?如何在職場保持熱情?視障曾是你的阻礙嗎?目前任職於社會局的公職社工師張淑美,在一場演講後,接受觀眾提問。

張淑美手比愛心

淑美的視覺障礙源自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雙眼視力都在0.01以下,念書時飽受閱讀困擾。住在鄉下的她思索未來,領悟一個道理──只有讀書才能翻轉人生。

她勤奮學習,高中畢業後,繼續朝大學努力。但弱視的她,該填什麼系呢?淑美發現從小就「雞婆」,尤其喜歡幫助弱勢者(包括情緒、經濟、身體),視力不好之後更深刻體會別人的不便,「我覺得那是同理而不是同情,加上很多同學找我談心事,我都守口如瓶,剛好我姓張,同學都說有事要找『張老師』……」她立定志向考上社工系,畢業後取得社工師證照,民國一百零二年再透過一般高考考上錄取率極低的公職社工師——當時上榜的視障者如鳳毛麟角。

社工師的工作之一是處理陳情信。這在一般人看來只是例行性的行政流程,在她看來卻是有人發出求救訊號,需要協助了。「我想到的是如何找到適合的資源,幫助個案度過難關。」身為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得集中精神傾聽,釐清問題,有些特殊個案則需花較多心力。她舉例,有個陳情者在自身問題上糾結已久,不斷向各單位陳情,由於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覺得權益受損才到處投訴。這個案強調所有的問題其來有自,「但為什麼沒有人站在我的立場著想?為什麼?」

淑美認為,陳情者不可能無的放矢,一定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與困擾,「我會同理他,以對方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用指責的態度反問,『你怎麼會這樣想呢?』也不會說,『法規就這樣,我們只能照做。』而是讓陳情者知道,有人懂他們。」

這些陳情案件,看似小事,但陳情人會焦慮,顯然就是大事,「陳情者的感受最重要,我們的工作是與對方站在同一陣線,諒解並設法為他們解決問題。」淑美敘述陳情案件時使用很多模糊字眼,不說出關鍵字,正因為保護隱私也是社工師的工作之一。

關於這位多方陳情的當事者,淑美與對方討論後說,「你是不是應該先幫助自己,針對自己的狀況就醫,把身體養好後,我們再一起想辦法解決?」

這位陳情者起初對公部門有強烈敵意,但經過這番疏導,願意放下憤怒,不被情緒綁架。激情過後,這位「資深」的陳情人特地打一通電話給淑美,「我的問題處理好了,我只是想讓妳知道,妳是個溫暖的人。謝謝妳。」

淑美回憶大學念心理學課程常提及的,學會理解他人前,應先學會瞭解自己,「我是誰,誰是我」,她終於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我叫張淑美,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社工師。」

雖然在公家單位,但淑美認為,助人是一門藝術,沒有所謂的標準作業流程。「我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個案的立場著想,把他們當伙伴而不是有問題的人。當你可以幫助一個無助的人,再怎麼累都值得,我覺得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而這份成就感就可以支撐我繼續做下去。」社工師就像一顆顆小螺絲釘,只要發揮功效就能改變別人。

閒暇之餘,淑美偶而會到視障單位演講。她曾被問及,視障者如何找到喜愛的工作,且維持熱情?

淑美說,首先要認清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不見得學以致用,但工作特質與自己的人格特質應該一致。其次,專業的養成也很重要,如果光喜歡沒有專業會做得吃力,「專業和興趣應該相輔相成,才能細水長流。」

外界對社工師的看法普遍是薪水低、工作累、投入者少、離職率高。她認為繼續留在崗位上的人,大都可以切割自己與個案的情緒,萬一負面情緒襲來也懂得調適與排解,那麼上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工作才能持久。

視障者擔任「社工師」這份工作,並非沒有挑戰,尤其公部門使用很多系統,每次更新都得大量消耗視力,雖然可使用語音軟體輔助,但有些網頁無障礙設施並非暢行無阻,「感恩有視力協助員和同事幫忙,還有主管的全力支持,才讓我克服難關。」提到這兒,樂觀的她開個玩笑,「很多人說轉角會遇到愛,我也是,是阻礙的『礙』,但視障者不能因為阻礙而放棄最愛,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勇敢選擇自己所愛的工作,並且相信,這些阻礙總有辦法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淑美擁有很多證照,包括按摩師證照、褓母執照、中餐烹調證照……「我擁有這些證照不是我比較聰明,而是當眼睛不好,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這些考證照的過程,並沒有因為視力的關係半途而廢。所謂「勤能補拙」,她努力不懈以補視力不好的拙。她平日像一般人忙碌,包括到女兒的學校當志工媽媽,說故事給小朋友們聽……

她充滿自信的說:「你要當個盲人還是茫人,心態決定一切,主導權在自己。」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