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零下二十幾

文/劉蓓君

連日低溫,衣服一層層加仍嫌少,不禁追想二零一八年一月參加「志蘇」(蘇州志願服務公益團體)所辦的大陸東北之旅,零下二十幾度我是怎麼度過的?

我們預定從長春進出,旅遊重頭戲是長白山、雪谷、雪鄉、哈爾濱,據說一月均溫約在零下二十幾度,而且可能更低,那會是什麼感覺?加上行程會在戶外長時間行走、登山,要穿「多少」?怎麼穿?居住亞熱帶的我實在無法想像,只得到體育用品社請教銷售員。  

他們的確專業,首先問我要去哪兒?溫度大概如何?接著各種禦寒物件陸續羅列,雪衣、雪褲、雪靴、手套、帽子、毛襪……聽來樣樣有功能、件件不可少,再加上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和同行夥伴群組裏的討論,林林總總,只為抵禦那令人聞之打顫的零下二十幾度!  

在零下20度的雪地感受「冷」的滋味。

行程第一日,抵達長春夜已深,看不到什麼雪景,東北給的見面禮就是悄然襲來的寒意,彷彿置身大冰櫃,讓人直打哆嗦。登上有暖氣的巴士則是另一個世界,因每個人穿得渾圓而臃腫,使得車上空間十分狹小,難以伸展,禦寒衣物一件一件脫,厚外套無處放,只得擁在懷裏。往後幾日,凡到一處要下車,所有物件慢慢地、一件件地穿戴,少一樣下車凍著可不好,等一切準備妥當都快冒汗了。  

走到深處,陷到雪裏「無法自拔」

次日開始進入一片白茫茫大地,到了第一處有積雪的地方──僅是途中休息站而非景點。我們一群沒見過雪的土包子歡聲連連,二話不說往雪堆奔去,有的互扔雪球,有的順坡下滑,有的直接躺上雪堆,有的走到較深處,陷到雪裏「無法自拔」,又叫又笑…… 

我怕冷,和雪地初相見反顯羞怯,沒勇氣一屁股坐在雪坡往下滑,擔心弄濕褲子。想摸摸雪,手套一拿下,手指凍得幾乎失去感覺,趕忙收手。有位光頭夥伴竟沒戴帽子!旁人看了都為他喊冷,這老兄卻完全不以為意,直說要體驗冰冷。歡聲笑語瞬時讓週遭的寂靜冷漠熱閙起來,想必頭一遭置身雪地的人多是如此反應吧!接下來幾天,放眼所及除了雪還是雪,甚至堆得老高,也沒人再朝雪堆裏衝了。  

這是個全新的體驗,特別在戶外,因著低溫,讓某些感官變遲頓,觸覺尤甚,對慣以手指摸索環境、感受質地的視障者是極大的挑戰。通常遇著新東西,總是伸出手說:「讓我摸摸看!」此次這招不管用,志工好意讓我摸摸冰雕或新玩意兒或雪鄉小屋的模樣,戴上手套有如隔靴搔癢,就是不到位;拿下手套,指頭凍得麻痺,裸指稍稍碰觸、點到為止,又趕緊縮回手套裏,好像除了寒徹骨的「凍」,感受不到其他。  

在志工的帶領下,作者亦步亦趨地踩在鬆軟的雪堆裡。

踏雪而行,雖然失了些敏捷,但腳下傳來的訊息可要十分留意:踩在雪地和冰上是截然不同的!雪堆鬆軟,外觀看不出積多深,有時一腳踩下,可能整個人陷下去,甚至及腰!鬆雪找不到著力點,要「抽身」很困難,若沒旁人拉一把,可得費好大的勁兒才能重獲自由。  

從雪谷到雪鄉,難得的穿越經驗

冰上行則是腳下滑溜,一個不穩,就像溜滑梯般,想停都停不住。我們從雪谷翻山下雪鄉時,人人走得戰戰兢兢,一個不小心失腳很難剎車,當然也控制不了方向,這時就體會到什麼是打滑,後來有些下坡路,夥伴們乾脆屁股一坐往下滑,只要不怕褲子磨破,既省得走,還可避免摔傷,若鞋外套上冰爪則打滑的情況會改善許多。  

我們從雪谷得翻過一座山才到雪鄉,這段路給我另個難得的穿越經驗:從沒料到會在冰天雪地裏汗流浹背!若其他季節,這段路應不會太難走,可是冰天雪地登山難度大增──或許是穿著不當,怕冷的我全身裹得厚敦敦,移動緩慢;口罩也因不要吸入冷空氣而戴上,卻因此無法順暢呼吸;加之雪地徒步格外費勁,得步步為營;戴著手套的手握不緊志工厚厚的外套,得多使點力……  

走著走著,口罩因喘氣碰到冷空氣而濡濕;喘著喘著,羽絨衣雖擋住外面的嚴寒,裏頭的衣服竟全濕透!濕衣服悶著真不好受,還有點涼意,可冰天雪地一旦脫下外套豈不凍僵?衣服會不會結上一層霜?  

老實說,無法看雪景、觸摸失去感覺、包得像顆大粽子而行動遲緩,實在提不起玩勁,但吃「冰」這件事卻讓我覺得有趣。平時,從冰箱拿出來的東西,我總要在室溫放一會兒才入口,然而來到東北,不論是凍草莓、冰棍,吃在嘴裏幾乎都不覺得「太」冷,因為身邊的環境都比入口食物的溫度低,只需在口中含一下,很快就軟了、化了。  

馬迭爾冰棍──哈爾濱必吃甜點

我們所經之地,路邊有人賣糖葫蘆,這兒販售可是道地的「冰」糖葫蘆,零度以下,一串串陳列在攤位上,口感就像把水果在冷凍庫冰鎮過一樣,只不過它們是被放在天然的冷凍庫,和慣常吃到那種最大的不同是長度。第一次拿到糖葫蘆時覺得手上好沈,以為串了什麼大水果。依慣例,我會從「頂端」順序往下吃,可當我咬到預期為頂端的那顆果粒,竟發現左右邊都還有!我試著將手向外伸,暗忖應該差不多到頂了吧?伸舌一舔仍非第一顆!  

馬迭爾冰棍是到哈爾濱必吃的甜點,逛中央大街時幾乎人手一根,冰棍香香甜甜,入口不覺冷,比較像在吃軟棒棒糖,反有點溫暖,可以非常悠閑地慢慢品嚐,不必像熱天吃冰得動作快,免得冰融化往下滴。  

什麼都冷的地方泡溫泉再舒服不過,但置身皚皚白雪中泡溫泉又如何?  

其實雪地泡溫泉和一般露天溫泉於我沒有多大不同,畢竟全身都浸在熱熱的泉水,只是臉部微涼,偶有雪花落在臉上,給人一種浪漫的暇想。然而最刺激的其實是赤身或僅著泳裝,從暖烘烘的室內衝到戶外池的那一刻!  

有人教我,先在室內池把身子泡得熱呼呼,然後一股作氣奔入戶外池,這樣就不會冷了。好猶豫啊!連日在外,裹著羽絨衣都覺得凍,穿得那麼少到室外…… 聽著夥伴們一個個往外衝,而且難得來到有戶外溫泉池的雪地,若不體驗一下未免可惜,於是找個溫度高的池泡熱,咬牙跟著夥伴向外走,但因看不到、地又濕滑,沒法兒「衝」,只能加快腳步,還好池子離屋不遠,冷一下就到,或許因雪花不斷落到池裏,池水沒想像的熱,體驗過就好,還是進屋泡室內池暖和。  

經過這趟東北之旅才知道,不只人怕冷,手機亦如是!  

作者參與江蘇志蘇公益團體主辦,帶領視障朋友徒步穿越雪鄉的活動,留下深刻印象。

雪地行程,最暖的是炕

長白山上的天池是遊山者必到之處,但因天候狀況,向隅的人不少,我們到景區那天,天池本也是封閉的,但忽又聽說可以上去,大夥興奮不已衝去排隊。上到山頂除了可想見的冷,凜冽的風呼嘯著把人往前推,讓人不得不臣服於大自然的威力。而到景點豈有不拍照留念之理?可有趣的事發生了:許多人拿著手機猛拍,沒幾分鐘手機就「冷死」而無法使用,得放到口袋裏暖和暖和才又活過來,原來手機怕水也怕冷!  

難道整個行程只有冷、冰、凍、寒嗎?當然不,記憶中最暖的就是炕!  

我們有幾晚住得較偏遠,房間裏除個小衛浴就是木板做的大通舖,據說這是早期東北人常用的炕。從炕下加熱,連帶整個房間溫暖,將嚴寒抛在門外。炕被烘得微熱,大夥或坐或臥閒聊,談著白天遇到的鮮事、趣事、糗事,因著距離拉近而更熱絡。就寢時眾人排排睡,只穿單衣也不覺冷,甚至有人熱到跟店家要電風扇吹!  

幾天的雪地生活讓我長不少見識,蠻感謝自己住在亞熱帶,嚴冬不必風裏來雪裏去,即便濕冷的台北十度左右,刺骨寒意揮之不去,窩居斗室,回憶著難忘的雪地行旅,歷歷如昔,那麼冷都能度過,較彼時高了三十幾度的今日又奈我何?麻木手指的碰觸、吸入鼻腔的冷空氣已不再是「感覺」,而「零下二十幾」也不再是令我畏懼的數字,反倒是給這特別旅程一個最佳的註記。    

(後記:此行程是2018年1 月,參與江蘇志蘇公益團體主辦,帶領視障朋友徒步穿越雪鄉的活動。)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