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態度」是視障就業成功的關鍵
文/陳芸英
圖/廖嘉雯提供
「Petit Tuz 小兔子鄉村輕食雜貨鋪(以下簡稱「小兔子」)」近幾年因接受兩位全盲生廖晉宏和陳少傑到餐廳打工而成為「友善餐廳」的代名詞,幕後推手則是愛盲基金會的就服員廖嘉雯。
嘉雯在愛盲工作已經九年了,工作之一是協助視障者就業。她發現很多畢業生因寫不出履歷和自傳,求職第一關就卡住了。為了讓大專生瞭解職場樣貌,愛盲基金會從2016年到2018年期間,連續舉辦三屆「視障青少年打工體驗」,希望透過活動讓學生瞭解求職歷程,例如寫履歷表、面試、錄取、訓練、實習,歡迎各大專院校視障生報名參加。
第一屆的實習地點在愛盲基金會認識的一位咖啡店,不過到了第二屆時,這家餐廳已經結束營業。
嘉雯說,一般店家都有回饋社會的心意,並不排斥視障生到店裡實習。然而,當他們一聽到「全盲」就猶豫了,「可是廚房開火,尤其鬆餅機溫度非常高,很燙喔!」「確定這學生什麼都看不到嗎?」「我們很怕學生受傷,很擔心……」被拒幾次後,愛盲慎重思索該為視障生找怎樣的實習單位時,希望尋求視障生不容易接觸到的職場進行合作洽談,如果在辦公室做行政工作,較少挑戰性;如果電話客服則需要一段訓練時間才能上線;至於清潔打掃應該不需要經過打工體驗;後來他們想到大學生普遍在餐廳打工,也許可以找步調慢一點的餐廳,可以讓他們從內場做到外場,應該是不錯的idea……以上是理想型的打工雛形,沒想到第一屆提供打工體驗的老闆推薦「小兔子餐廳」。
小兔子餐廳位在板橋一條小巷子內,以咖啡輕食為主,店內有很多乾燥花、古董和老闆旅遊世界各地的收藏品,尤其餐具都是迪士尼系列,且多是絕版品,看得出這家溫馨具歐洲風情的餐廳,與眾不同。不過,這家店走道狹窄、四處布滿易碎物品,嘉雯心想,若店家同意合作,應該會討論空間如何重新調整才是。
這家店的年輕夫妻沒見過視障者,與「盲」有關的經驗都沒出現在生活中,連按摩都沒有,但他們敞開心房,願意一試。
為了降低雇主的疑慮,就服員先到店裡試做,把工作流程分別為全盲和低視能兩個版本,無論錄取的學生是全盲還是低視能,都能依據工作流程進行訓練,並設法解決他們在廚房可能遇到的困難,例如秤食材的工具就選用語音磅秤等。
「視障青少年打工體驗」的設定是兩週訓練兩週打工,打工時享有勞健保及勞退金,時薪133元(符合106年勞基法規定),採排班制,一天需做滿6小時,需排滿12天。
訓練結束,愛盲的兩位就服員扮演「奧客」為少傑和晉宏進行考評。嘉雯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們從一進餐廳就扮演『奧客』,且一路『奧』到底,不斷出題刁難,看他們如何應對。」包括點三明治,但不要火腿要加蛋、不要番茄改小黃瓜……點香蕉布朗尼時,大言不慚的問:「香蕉的量可以DOUBLE嗎?」他們的表現則處變不驚,「我幫你問一下老闆,等一下再回覆您好嗎?」甚至可以把兩位奧客奇奇怪怪的要求,一字不漏的轉述給老闆聽,讓人見識他們超強的記性。
進入打工階段,原本需要調整的空間一動也不動,原因是兩位視障生的定向行動能力非常好,甚至餐廳內有一台小型的古董摩托車,每次碰撞老闆都很緊張,後來卻成為地位點,有助於他們瞭解空間的位置。
好的工作態度常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嘉雯以晉宏和少傑為例,他們在結束打工體驗後,由於認真積極的態度深深打動老闆,小兔子餐廳決定延攬他們為假日工讀生,至今兩年多。以晉宏來說,晉宏在淡水租屋,全盲的他得從淡水搭公車到淡水捷運站,搭到台北車站轉板南線到龍山寺,出站後過馬路等公車,下公車後還要走一段布滿摩托車的走廊,再轉入巷內……愛盲當初選在交通不便的打工地點時曾問晉宏,這麼遠的地方你可以嗎?他說可以。晉宏願意克服交通上的困難,也是工作態度的一種表現。
嘉雯指出,「態度決定一切。」雇主願不願意給個案機會,不是能力、學歷或視力,而是「態度」。
當然,有人說小兔子餐廳很有愛心,的確是。但嘉雯表示,「畢業生出社會求生存要有一技之長,視障者不可能靠社會的愛心過日子。」的確也是。
比起其他的視障畢業生,少傑和晉宏的打工體驗,豈止學會一技之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