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新聞】舞蹈表演口述影像服務,視障者感受震撼

文/陳芸英

圖/李之文、中央社提供

三月三十日晚上,專業舞團「舞蹈空間」在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親子舞劇〈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

為了響應文化平權,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一區座位給花蓮縣盲人福利協進會視障者和其親友共三十多人,並全程提供口述影像服務,讓視障朋友透過口述影像,和親友與其他觀眾一起欣賞舞蹈表演,讓他們度過難忘的藝文之夜。

「口述影像」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簡單地說,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以電影為例,是在不干擾正常節目的聲音訊息和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視覺部分,如空間佈景、場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釋與描述的技術;應用範圍涵蓋電視、電影、博物館展覽、自然景觀的口語描述、教科書插圖的文字解說等。

〈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的口述影像老師趙又慈(右)。圖為中央社提供。

這場〈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特別之處在於全劇沒有一句台詞,對視障觀眾來說口述影像變得非常重要。

據中央社的報導,黃斑部病變以致視覺障礙的黃賢文在欣賞表演散場後受訪表示,視障者藉由收音器戴上耳機來欣賞舞劇,美好的音樂、現場氣氛,是從未有過的感受,不是電視、電影能比擬的。口述影像旁白連舞者的肢體角度、舞台上的哪個東西放哪個位置、燈光的變化、場景的改變等細節都講述得十分清楚;雖然看不見,卻好像被帶著到那個時空一般,身歷其境。

有參與過口述影像服務的李之文,特地從台北到花蓮擔任口述影像工作團隊的服務人員,她也分享當天與全盲女學員共同參與活動的點點滴滴。

現場特別安排的視障者專屬區。中央社提供。

〈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晚上七點半開演,下午四點半有一場體驗活動。

舞劇中的主角是蜘蛛家族,演出前,主辦單位特地安排體驗課程,由口述影像老師拿鐵絲折成的人偶,讓視障者用手摸,好先了解舞者的各種肢體動作,等到「聽」舞蹈表演時,就比較能進入狀況。 

體驗課時,學員依老師的指令伸展肢體,再跟著指令將自己的肢體擺成蜘蛛的樣子。之文帶著因基因缺陷,出生就眼盲的女學員,協助調整她的手和腳。沒有視覺經驗的人對於肢體可能呈現的想像有些困難,由於缺乏模仿的經驗,之文發現女學員的身體相當拘束和生硬。

這位全盲的女孩緊張得不時握著之文的手,在寬敞的空間裡,當之文協助她移動時,她很害怕,只敢以小碎步緩慢移動。

還有一段是視障朋友跟著節奏左右併步,之文讓女學員摸自己的腰,感受身體的律動,接著走到她身後,牽著她並護著她,慢慢的帶她跟著節奏擺動;這個大家以為很簡單的動作,當女學員獨自做時,很容易在重心轉移的過程不小心失去平衡,更不敢邁大步;當節奏加快女學員跟不上時,只能緊張得站在原地不敢亂動。

舞劇中,蜘蛛用彩帶、彈力繩等表現蜘蛛絲,有一幕蜘蛛利用彈力繩結網,讓同伴在中間被彈來彈去嬉戲玩耍。

為了讓學員了解此橋段,體驗課時老師將學員分成三組,由學員拉著彈力繩,並將彈力繩交錯結成網狀,讓大家輪流進入網內的小空間,體驗身體放鬆在彈力繩內被彈來彈去的感受。

之文跟同個女學員一組,剛開始,之文只讓女學員負責拉好手上的繩子,不敢讓她進入網中,直到老師來到她們這組,並鼓勵女學員進入網中。

欣賞劇團演出的觀眾非常踴躍,圖為李之文提供。

女學員進入網中,身體依然不敢亂動,老師再三強調,「妳很安全,我們會接住妳,不會讓妳跌倒。」她原本僵硬的肢體在老師引導和多次保證她的安全下,才漸漸放鬆,感受在彈力繩內被接住和反彈的力量。

口述影像工作團隊的服務人員李之文說:「這堂體驗課,不止學員們上課,我也被上了一課。」

戲劇是個作品,「口述影像」何嘗不是,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反覆雕琢文字邏輯和美感,學習這項美麗的藝術,希望的就是讓視障者完整美好地享受影視及藝術作品。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