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選】單眼看世界

文/陳芸英

這一天,我們約在速食店用餐。

他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前天一早,他穿傳送藥品的制服到醫院輔導會員工作;下午則換上素色襯衫到101大樓開發職缺。但只要跟別人四目相接,對方的目光都忍不住停留在他因水晶體模糊,看起來異樣的右眼上。那天就是如此,他都微笑以對。

我當初以為那是裝上去的「義眼」,他聽了大笑:「不是,是真的,不過也像假的,因為那隻眼睛全盲,完全看不到。」他這輩子就靠視力僅剩零點一的左眼了。

弱視的他在一家社福機構擔任社工員,上班地點簡稱「會所」,他的工作是鼓勵長期在家裡的精神障礙者來會所,與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會務,例如打掃、打字、做菜、翻譯……從中得到成就感,並培養同理心與人際互動能力;待他們培養基本工作能力後,進而為他們找工作。

「我覺得你的工作很酷。」是嗎?他哈哈大笑,真的舉一件「很酷」的事。

去年,某公務部門釋出身心障礙職缺,他帶兩位有強烈工作意願的「會員」前往面試。順帶一提,別人口中的「精神障礙者」在會所稱為「會員」。

他把面試當考試,事先整理「考古題」,認為主考官可能出的題目是:自我介紹、如何克服自己的障礙、需要別人怎樣的協助……沒想到,命中率高達九成,且兩位應試者都上榜,我笑稱:「錄取率百分之百耶!」

他覺得「面試」不難,因為障礙者都是自己的障礙專家,都各自有一套因應之道。他本身也是障礙者,但我從言談中發現他多了強烈的同理心,對於他人的不便感同身受。由於是工作,更想幫助「會員」從那個困境牢籠裡面跳出來。

他刻意聊起曾經服務過一位雙手不靈活的個案,一分鐘只能用中指打八個字,慢慢進步到十八個字,讓對方跨出「自我肯定」的第一步。雖然一分鐘打十八個字還不足以找到工作,但因為得到一位社工的關懷,不再怨天尤人,變得不一樣了。

為什麼談這麼微不足道的例子呢?

原來他雖然看似樂觀開朗,卻是個沒有自信的人,他克服自己障礙的方法就是找「成就感」;例如當他幫個案找到工作或者對方因他而改變時,他就有成就感,也增強自信了。的確如他所言,障礙者就是自己的障礙專家。

他加碼提另一個看似尋常的畫面。某日,他在電腦前工作,一位會員走過來,坐在他旁邊,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來了。

「你的右眼怎麼了?」

「因為早產,失明了。」

「你這樣很辛苦吧?」

「還好,我覺得你可能比較辛苦。」

不知不覺地,兩人都笑出聲來。

短暫的閒聊卻讓兩顆心也更靠近了,這種感覺難以用筆墨形容,卻也讓他有成就感。

由於「會員」的狀況無法預期,處處充滿挑戰,所以得花更多時間接觸他們心理層面的事,這讓他的工作常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包括驚喜。

他得意地提起最近的一件事。

這位會員主動想幫他找有職缺的單位,因為想減輕他的工作壓力,他聽了很感動。事實上,這會員近一年進步很多。他在家開始幫忙做家事,主動陪媽媽到醫院且一直陪在身邊,雖然不善言詞,卻處處流露貼心……他把會員的改變說成一件大事。

我們用完餐離開速食店時,仍有經過的人把目光停留在他異樣的右眼上。但我卻多看他的左眼幾眼,那僅剩零點一的微弱光覺,卻總能讓他「看見」會員的優點。這讓我想起藝術大師羅丹的名言──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備註:本文轉載自2018年10月19日聯合報繽紛版。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