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感受.生活】暗裏衡量

文/曾喬慧

重返協會雙月刊專欄寫作之初,主編本來希望我揮舞攪拌桿,專攻烘焙教室,飄散一下焦糖奶油蔓越莓的氣息。

我沒敢答應。無有理論基礎不打緊,大家都曉得我不是這方面專家,just好吃好玩的烘焙素人,一份休閒娛樂;手臉衣物黏糊狼狽的過程也不怕人笑話,反正自做自受,又不是錄影來現場轉播;手法、技巧呢,有道是「修行在個人」,不用我執筆者負責到底。

致命關鍵在於──各種食材沒能提供確切的比例。

精緻優雅的糕點耶!一個個有如萬無一失的塑身美女,豈容纖毫差池?妳小子在搞什麼?! 

最主要原因是,我沒有磅秤。雖然幾年前語音家用小磅秤已問世,於我如浮雲,抓不牢靠。40公克的糖聽成30公克,一種材料一段謬誤,秤了老半天湊出一堆烏合之眾,真是秤了比沒秤還糟糕,對不對?

於是乎,自找秤頭,我緊握在手的砝碼是那些千百年來永遠長不大、長幼有序串成一串的四支標準量匙。後面三隻小的且不費言,就說一大匙,每一大匙給它定位在15公克,然後兩大匙30克,三大匙45克、四大匙、五大匙……只要你會加法,一匙一匙數下去,當中別漏記,倒也窮變則通過得去。網頁或書本裏相中姿態頗為撩人的烘焙食譜,我第一步就是將那些幾十公克、幾百公克在心裡換算成幾大匙加幾小匙,約略抓個大概。

那麼,妳的稿子就以幾大匙幾小匙,玩積木似的鋪展下去,不也寫成食譜給主編交差了嗎?

不妥!不妥!舀上一匙玄機可多了,可以大滿盈、小豐盈、微凸、平匙、略凹,其中奧妙唯有山人知曉,只能意會,難以言傳。蓋因質量有別,絕非每種食材的一大匙都15克重,一大匙糖和一大匙椰子絲只是體積相同,並不等重,所以盈虧要有道。

匙量之所以難準確,密度也是個大癥結。粉狀材料受潮時密度高,較重,過篩後密度低,較輕;或是取放之間稍微有個翻顛搖晃,鬆緊結構馬上重新排列。你手下一匙一匙看似公正不阿一律均等,它們陽奉陰違加減著重量欺主矇上,我是大而化之好商量,睜一眼閉一眼假裝沒事。

總覺得多元化的廿一世紀,食材包裝不夠多元,沒能提供使用者靈活調度組何。

以烘焙使用量最大的麵粉來說,市售麵粉一包至少三、四百公克,對於無秤階級而言有如面臨莽夫粗漢,難以招架。能不能?有五公克一包的,有三十公克一包的,當我各取三包,便輕易湊出一百零五公克,又快又精準無比!烤一個八吋槭楓蛋糕給你!

粉類狡詐難搞,液類就溫柔好使喚得多。牛奶、鮮奶油、咖啡酒等等拆封後,一一倒入乾淨的廣口瓶──一定要廣口,才方便量匙嫻雅大方出入。一般烹飪用的醬油、沙拉油、醋、酒、蕃茄醬、芝麻醬……林林總總也形同此法,所以我的流理台空間被好多矮矮胖胖的廣口瓶佔據,一旦下廚多用了幾樣調味料,台面就顯得呼吸困難,一個急忙還會搞丟量匙。溶液類雖然容易量,如果量匙沒拿正,稍微傾斜不自覺,那一匙就誠意不足了,或是滴漏幾滴到無法預料的地方,三、五匙下來謬差也不小,味道就淡啦,或是烤出乾硬的敗品。

過乾過硬也可能因為用油太少。冷藏包裝的奶油為固態,不能匙量,只能刀切。

如何切出所需要的重量呢?在下採用連環二分法,類似微積分原理逼出近似值。我左右手食指、中指各比出一個「二」,按在奶油長邊的邊緣上,兩個「二」幾次微調到自認為最半斤八兩的位子,右手離開去拿刀,在左手食指旁切下決定性的一刀!假如這一塊總重500克,理論上便化分為250克兩塊,悲哀的是,1:1平均分裂的機率不到六成,萬一接下來幾刀又失準,2:3、5:7……沒關係,油多油少自由發揮好了,要有實驗精神,我辦公室裏養了幾隻白老鼠──同事們會包容這些實驗品的。

還有呢?還有什麼材料?

雞蛋啊,烘焙領域裏的靈魂人物,十之八九不得缺席,冰箱裏不見它,沒有安全感。可別輕忽打蛋入盆這個小動作,要知道上帝造物,不忘賦予軟弱子民堅強的保護,我對於蛋殼蠻是戒慎恐懼,每敲開一個蛋,特別謹慎那一瞬間的角度與力道,千萬別破得太快、別破得太碎,不然製造出細碎蛋殼掉入半成品泥淖裏,一團混沌,無力搶救。蛋有大有小,嚴格說來須要秤出總重量,必要時蛋黃、蛋白還分開秤……噢,饒了我吧!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