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國境之南,雨雨雨

文/劉蓓君

二零一六展翼協力車隊雙十連假的「國境之南」活動,因著三天都在下雨,雖沒泡湯卻痛痛快快地泡了水!

騎車遇到下雨難免,但回想參加的歷次活動從不曾如此「淋漓」。話說天氣歸老天爺管,不得不看老人家臉色,可這次臉「翻」來得又急又快,一陣雨聲霹靂啪啦,幾分鐘後瞬間悄然無聲;雨大時像在spa池裏被水柱自頭頂灌下,雨小時則為防老天隨時變臉雨衣不敢脫,像在蒸氣室般汗涔涔。

三天裏雨勢幾乎沒停,差別只在「滂沱傾盆」或「霪雨霏霏」,因著雨珠加汗珠,內外夾攻,身上總是潮潮的,直到進旅館褪下濕衣物,舒服地沖洗後換了衣裳,一身清爽,才體會到「乾」的可貴。

而「下雨到底騎不騎車?」自然成為備受討論的議題,我相信人人都把安全擺在首位,只是怎麼做實在沒個定論,一個七十幾人的隊伍,什麼狀況該停?怎麼調整?如何在改變最小的前提下滿足大夥追風、旅遊的期待?例如第二天我們取消騎到鵝鑾鼻的行程,看到日本朋友一臉失望,優秀的志工們想方設法調人調車,還是把他們帶到台灣最南端燈塔兜了一圈。

以車隊來說,一日活動若氣象預報降雨機率高,通常在前一晚會宣佈取消;甚至有一回夥伴們都到車場集合了,卻不得不因大雨而解散。

但跨日活動牽涉太廣,車票、食宿訂金、車輛裝載、人員物資的調度……甚至這次有十位日本朋友遠道而來,豈是簡單一聲「卡!」能了?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參與車隊的決策,因著視障無法在第一時間得知確切訊息進而下斷語,能做的就是完全相信並服從領隊的決定。真的要給維璽領隊拍拍手,活動一週前的路戡和活動實際情況相差懸殊,行程、時間得一調再調,每一個更改的決定都有多方面要考量,也必須客觀條件的配合,例如第三天不騎車,還好客運巴士能提早來接,不然旅館退房又下雨,我們可以待哪兒呢?領隊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有人說,雨勢太大就該停,不能再騎!但滂沱大雨中要將這近八十人置於何處?就地停下來淋雨等雨止住嗎?即使要避雨還是得移動啊!何況雨勢忽大忽小,變化之快、之莫測,任誰都猜不準下一秒會如何。

也聽到有志工描述第一天趕到旅館的險象:車隊拉得很長、前後看不到夥伴、沒有路燈、路面不平、其他車子迫近……

老實說,我看不到,聽到如此情狀我有點驚訝,或許前面志工毛毛在雨中專心騎車,無暇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偶爾我們還回想某些路段上次環島時是否有經過。所以我當下的感覺就是穩穩地、不斷地踏踏踏。問為什麼我沒感受到那緊張氣氛?她回說路燈另一邊有亮、我們和前車一直保持著視線看得到的距離,但路面有小石子、接近墾丁有較多車,龍頭得把得緊。哈哈,這就是視障「狀況外」的矛盾,若缺乏安全感會過度恐懼;若自我安全感良好則是沒在怕。兩者與「事實」是脫節的。

凡此種種,不禁教我憶起二零一三年的一次環島團練。

那時大約已是下午三點多吧,我們要自烏來的福山部落回程。出發不久天空開始飄雨,越騎雨越大,接著傾盆而下,突如其來的雷雨把毫無防雨準備的大家淋成落湯雞。本想會不會是午後雷陣雨一會兒就過去,於是在路旁亭子等了一會兒,不料雨勢不減反增,而且天色漸暗,思及天黑雨中騎山路較危險,想找卡車來載又沒著落,只得冒雨騎下山。據說那天路燈也是暗的,唯有靠褓姆車在最後幫忙「擋車」並多少給後面幾輛車一些光明。

幸運的是我們人數較少,只有十來人,且大家腳力相仿,車隊可以較緊密地連結,一方面彼此有個照應,也不會那麼害怕。待車隊離開北宜,大夥兒終於鬆了一口氣,並且是目前唯一的一次把協力車折疊上捷運回到車場。

雨中騎車實非我們所願,有較多安全上的顧慮,每思及幾次冒雨行車,除了回味當下經歷與感受,心中充盈的是感謝陪我們一同淋雨的志工,並為大夥平安而感恩!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