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對視障環境的需求和期待

我即將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雖然以後我沒有任何身份,可是人脈還在,如果你遇到上面說的狀況都可以用email告訴我,只要是值得幫的人和事,我都會努力想辦法解決。 


口述∕楊聖弘

整理∕陳芸英   

我在視障圈已經十五年了,這十幾年的工作比較著墨視障就業和無障礙環境的改變。現在看起來,視障就業有一個很重要的政策趨勢,就是所有的視障者如果要接受服務,都要到縣市政府去,但我有幾個擔心。 

第一個是縣市政府對視障者的想像還非常缺乏,為什麼我會擔心他們缺乏想像呢?我很怕視障者求助時,他們很快就套到原來的工作邏輯,「你要按摩嗎?」「不要。」「你要電話客服嗎?」「不要。」那沒辦法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呢? 

因為現在視障就業的主流就是「按摩」和「電話客服」,當對視障者接觸有限時,要他們對別的工作有想像空間似乎有點難度;就像突然間來了一個外星人問,「你能給我做什麼?」你對外星人完全不瞭解,能給的就非常有限了。 

這個擔心會演變到什麼呢?視障者如果障礙越重,即便進入電話客服都非常有挑戰,因為現在的電話客服都要查很多的系統,而且我擔心雇主會指定視力越輕障礙程度越輕的視障者越好,最好來了以後都不用改變目前的環境;這就會導致重度視障者最後只剩「按摩」一個選項,沒有別的了。 

講第二個擔心之前我先講一個概念,我們做了十幾年的視障職業重建,表面上看就是,如果是低視能的個案就是要進行功能性視覺評估、學電腦;如果是全盲或重度就問是否定向行動、盲用電腦、心理諮商……看起來跟一般的想像並沒什麼差異,那麼專業到底在哪裡? 

我常用一個例子舉例,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生病,可能只是發燒而已,一般家長有兩種選擇,一是到樓下的藥房拿藥。阿伯開了二三十年的藥房,大概知道絲絲有兩種,他開了藥你拿回家給孩子吃,吃好了。另一個選擇是到醫院看小兒科,最後開出來的藥可能跟藥房阿伯開的一樣,但為什麼現在的父母會選擇到醫院看小兒科? 

一是相信小兒科醫生的判斷能力,二是萬一發燒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醫生會知道除了發燒藥還要開什麼藥。 

回到前面的話題。如果一個視障者去一個沒有專業的地方接受服務,被服務者是感覺得到的,那個阿伯賣藥賣了二三十年,可是我們永遠不會覺得他是專業醫生,所以孩子若再發燒,你還會不會願意再去那邊買藥,可能不會,因為「信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我覺得縣市政府的專業不夠?現在的專案人員都有所謂的「專業訓練」,其中一項是「情境式教學」,這概念是,受訓完至少要做超過五十個跟所學項目相符合的個案,例如你學的是「視障者的心理特質」,你就要接五十個都有心理特質需求的個案,你才會累積出真正內化的知識,這是情境式教學很強調的一個概念。 

哈佛大學很強調,來這裡學習不是來這裡唸書的,是要給你做個案演練,他們不斷的練就會練出能力。哈佛的標準是在學校做三百個案例,五十個是低標。 

放眼現在的縣市職業重建的專業人員,他們都很好,但要他們做出這麼專業還真為難他們了,因為他們不是浸泡在這個專業環境,當專業出問題時,信任出狀況,那麼視障者來這裡尋求協助真的對他們的生涯有幫助嗎?還是我們只是隨便開個藥給他就好? 

這是回到縣市政府以後我的第二個擔心。 

第三個擔心是,根據全國視障就業狀況調查,現在沒有工作的視障者高達百分之八十九過去都曾經有工作,那麼為什麼會從職場上退下來呢?民國一百年的調查發現,百分之三十點二的人都是因為「視力無法勝任工作」這個原因;到了一百零四年,同樣的調查,上升到四十四點九,這數據一直在惡化中。 

那麼這一群人適不適合被協助呢?當然需要,可是誰能協助他們呢?以現況來說,縣市政府的就業服務員很難服務到他們。原因很簡單,因為縣市政府只算服務量不算成功就業量;但績效考核時,只看就業成功量不看服務量。就業服務員會認為,「我花很多時間服務視障者,但結果反而對我的年度考核沒有幫助,可能還會被罰款,因為成功就業數不夠,」所以就服員當然不會願意去服務這些人。 

這下怎麼辦才好? 

我即將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這是「焦點話題」單元的最後一次;雖然以後我沒有任何身份,可是人脈還在,如果你遇到上面說的狀況都可以用email(ericy@mail.batol.net)告訴我,只要是值得幫的人和事,我都會努力想辦法解決。 

祝福大家。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