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CYC城市定向
好久沒這樣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走(跑)到腳無力,但這體驗的確蠻有趣的。終於知道什麼是「城市定向」,也多知道台北的許多「小而美」的景點。
文/劉蓓君
在line上
朱爸:你8月15日有事嗎?有個活動你要不要來參加?
我:好哇!
平時對身心障礙者極富愛心又熱心公益的朱爸這麼問我,還沒把活動的遊戲規則搞清楚,只因以為是朱爸的「場子」就不假思索地一口答應,直到出發當下才真正明白我將參加個並不輕鬆的活動……
活動名稱叫「2015CYC城市定向─臺北首戰」,分為休閒組和挑戰組,挑戰組又分個人和團體兩類。主辦單位似乎是救國團吧,我參加的是以南港團委會報名的六隊挑戰團體組之一,最大特色就是其中四組團體組有身心障礙者參與。
比賽進行方式是這樣的:
主辦單位利用定向越野運動的電子打卡系統,在花博、信義商圈、西門商圈佈了不少點,統共應有三十幾個; 每個點放置一個電子感應傳輸器,參賽者戴著電子感應器,當到達定點時將感應器放到傳輸器裡讓它感應;在限時之內必須回到終點,抵達終點再感應終點的傳輸器,整個賽事才算完成。
大會的電腦會收到傳輸器發送的訊息,可以詳細知道參加者到達的時間和傳輸的位置點;當感應器在終點「打卡」後,系統就可以立即列印出參賽者所跑各點的順序編號和打卡時間,完整記錄整個過程。
主辦單位有提供一份標出感應傳輸器的地圖,參賽者必須按地圖索驥去找到這些點「打卡」。從九點出發到十二點回到花博,以到過的點最多、使用時間最少者優勝,有獎金可拿,而「陪同」玩耍的也有價值不斐的紀念品。
當活動開跑,頓時感受到週遭一股「肅殺」之氣:有人喊加油、有人迅速地從你身旁快閃、有人說:「先從這邊!」、有人叫著:「在那邊!」、有人……
我們組從圓山捷運站出發,在車廂內,聽到有好幾組人馬嘰嘰喳喳討論著「作戰計畫」:「我們先從……到……」、「……這樣走比較快啦!」、「對!這樣好」……突然上來一群看似緊張兮兮又穿著搶眼制服的人,想必車上的乘客都一臉好奇,滿心疑惑吧!
在捷運站內我們也幾乎是用跑的,連搭手扶梯都沒停下來,當然更不會搭那慢吞吞的箱型電梯囉。這天,我覺得捷運的樓梯特別長又那麼多!貧血無力的我趕得上氣不接下氣,耳邊還一直聽到朱爸喊加油!唉,真是位精力充沛的人啊!
我上班一向躲在冷氣房,還常因太冷包得像顆粽子,當天從早上七點,大夥集合,到活動結束近十二點半吧,除了三段短暫搭捷運外,都在大太陽底下烤著,全身都濕透了。我們必須在打卡點間快速移動,有時還帶小跑步、「搶」綠燈秒數,連喝水都只能在等紅綠燈時快速完成,又不能和其他人一樣騎u-bike!真感謝和我同組的麗珍和朱爸,因著我,除了捷運,三人只能搭11路(走路),一上捷運他們又開始擬下一站的作戰路線,而我則趁機在一旁「涼快」。
週末早上的信義商圈一反過去嘈雜的印象,行人寥寥,只有一些「瘋狂者」在其間奔跑並相互加油打氣;西門商圈則是有許多老店家和古蹟等著我們say hello。我們要找的打卡標地多半有公共藝術品,所以一會兒聽到夥伴說牛、機器人、一會兒聽到「鴨子在這裏!」「X 街和Y路的交叉口就有兔子了!」,沒想到這個我居住了幾十年的城市竟有那麼多小公園、裝置藝術、隱沒在大樓間的古蹟……新古並陳,充滿了活力和故事!
幾小時下來,在台北市衝!衝!衝!體力已不繼,回程腳步明顯變慢。我們這三人組當天完成二十個點、用了二小時五十五分鐘,全部有三十四個點、限時3小時。團體挑戰組第一名的成績是完成所有點、時間花了二小時零八分鐘!
好久沒這樣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走(跑)到腳無力,但這體驗的確蠻有趣的。終於知道什麼是「城市定向」,也多知道台北的許多「小而美」的景點。了解進行方式、實地參與活動後,對朱爸的用心很是感佩,他明知我們這幾個身心障礙組不可能得名,甚至會殿後,但還是邀我們參加,讓我們也能體驗什麼是定向遊戲,而且和一般人一起玩,更能感受到那份緊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