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林信廷勇奪金鐘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獎
林信廷自問有什麼優勢可以得獎,「我付出相當多的時間、體力、腦力,我盡所有的心力在這節目上。我在主持上並沒有凸顯『盲』這部分,我沒有必要被同情,不需要被另眼看待,我反而呈現視障者的強項,這超越一般人的能力。」
文∕陳芸英
圖∕取自網路
剛剛落幕的第五十屆金鐘獎出現一位視障者得主——最佳行腳節目主持人「林信廷」。
獲獎那一刻,林信廷樂不可支。
林信廷「聽」到獲獎時非常激動,他和外籍搭檔阮安祖相擁後,搭著這位「美國來的導盲犬」的肩上台領獎,「我感覺不可思議,走上台的過程全身幾乎就要癱瘓了。」他致詞時表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感受到大家的祝福和掌聲。
得獎的「勝利催落去」節目介紹的不僅是觀光點,最特別是兩人環遊台灣,用「聲音」旅行,以人為支線,帶出各地平凡人身上充滿喜怒哀樂的小故事。
不過,外景節目由視障者擔任的確罕見。原來製作人接觸身障界十幾年,「勝利催落去」一開始就設定由一位外籍人士和一位身障人士共同主持。外籍人士固定是阮安祖,但搭配的可能是肢障、聽障、視障……希望透過身障者迸出不同的火花。這節目做了三集後,製作人積極找其他人選,由於外景一集要四五天的時間,他們希望找有知名度且「空閒」的人,而身兼數職的林信廷顯然不符他們的需求。
二零一三年十月底,林信廷接到該節目製作人的電話,「對方的口氣非常急迫,充滿焦慮,因為節目快開天窗了,希望曾當過電台廣播工作的我幫忙。」當時他的確很忙,但由於製作人認識,基於協助朋友的立場,他排除萬難,答應當臨時的救火員。
信廷記得錄製第一集時,由於台北有活動,製作單位還幫他付高鐵的來回票讓他回台北參加一場表演,再搭高鐵回到原錄製現場繼續拍攝。
然而初期錄製的狀況不如預期。原來他們希望林信廷以自身視障者的角色很自然的詮釋「盲人」的「樣子」就好,沒想到信廷不是他們想像中的盲人。
一、他口才便給,思路清晰,才錄到第二集,導演就受不了,拜託他,「你的話可以不要那麼多嗎?因為後製很難剪耶!」他才警覺,做廣播和做電視不一樣,做廣播沒有畫面只有聲音,他得在固定時間內充滿語言,絕不冷場,沒想到廣播的特色不適用於電視;二、他對很多事情的反應都非常鎮定,尤其他長期在舞台表演,舞蹈常在瞬間出現危險狀況,所以訓練他瞬間能保持鎮定,不像很多視障朋友會發出驚呼,「啊,怎麼會這樣?」「好像很可怕喔!」「第一季的十幾集節目,我和安祖、導播、製作人都處在磨合階段,因為大家都不瞭解我。」他花了一年時間學習適應電視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最後節目決定順應他,從不同角度去切入這樣不一樣的盲人……沒想到,原本「臨時」性的主持棒卻成了固定的主持人,使他的生活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出乎他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