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眼朋友】超級志工,杜姊

那孩子不會看鏡頭也無法立起身子,只好讓父親抱著靠在肩上,相片抓的角度是父子的背影,讓人有很多想像的空間也彌補了可能因肢體不協調而影響拍攝效果的問題.....


文/袁佳娣

這輩子對「無私」這概念有比較具體的領悟,大概是從杜姊的一言一行中看到的。當然,我知道像杜姊一樣古道熱腸的人很多,但是親自在生活中遇到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對我來說卻是頭一遭。 

我們是在協會辦的一場閱讀推廣活動上認識的。那時杜姊剛好是被分配協助我的志工。說起來也很有趣,我的年紀大概跟她小兒子一樣,但是她完全不會讓我有那種對長輩會產生的距離感,拍照、體驗活動我偶爾會裝可愛,她也會跟我開玩笑,我很難得可以與第一次見面的人輕鬆相處。活動結束後我們互留了FB,也一直保持聯絡。這次特別想說她的故事,倒不是因為她對我的態度,雖然我受到她許多的鼓勵與照顧,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看待事物的觀點。 

介紹一下杜姊的背景,她本身經營電腦公司,現在則是「專業」志工,遊走於各個身心障礙團體,照顧愛奇兒、罕病兒……不是只有幫社福機構對對發票處理行政事務,而是真的捲起袖子像親生母親那樣替孩子們餵飯、梳洗等。 

某晚,我們相約一塊去吃她推薦的美食。閒聊間我想起在她FB看到的一篇報導,是關於她為台南啟智學校孩子們拍攝藝術照的地方新聞,一拍就拍了超過四百多組。這個充滿創意的舉動讓我很好奇,於是問杜姊怎會想到這麼另類的志工工作。她很開心地說,因為她喜歡拍照,也很擅長修片,透過親子的互動,可以營造出溫馨的意境。她敘述了某張相片,說那孩子不會看鏡頭也無法立起身子,只好讓父親抱著靠在肩上,相片抓的角度是父子的背影,讓人有很多想像的空間也彌補了可能因肢體不協調而影響拍攝效果的問題。許多父母事後告訴她,如果不是這個有創意的發想,他們的孩子也許一輩子都沒辦法留下這麼美好的影像,畢竟一般的照相館不了解特殊孩子,不只修片是一項挑戰,拍照過程的互動也令他們不知所措,自然就很難找到願意拍攝的攝影師了。 

我笑著跟杜姊說:「你不只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連感受都照顧到了。」她則告訴我她一直相信幫助人是很需要技巧的;就像曾經她為了協助一個偏遠鄉村的居民和一個花農朋友的生計,於是向花農買了幾箱的花送去讓村人義賣募款,而不是使用直接捐錢的方式,因為花農與村民本身是有能力謀生,只是一時缺乏可利用的資源罷了;替他們搭搭橋互通有無也讓他們在過程中能獲得成就感,不是挺棒的? 

聽了幾個故事之後,我對她為何會全心全意投入志工工作的原因更有興趣,但是沒想到她竟然很平淡地說,一開始是照顧一個重病的鄰家長輩,協助鄰居去看病,偶而送點菜給對方,然後因緣際會的就接觸到慈濟和其他團體,印象裡她是說與多障孩子比較投緣吧,所以往後的重心就放在那了。 

我無法理解有人願意放下身段,單純、用心又很有熱情的做了這麼多事,卻可以輕描淡寫的說自己的經歷,畢竟有很多東西就連從事社工、特教的工作者都做不到。杜姊只給了我一個總結:「人跟人相處為什麼總要搞得很複雜,自然而然的不是很好嗎?能幫的就伸伸手囉!」 

她為我上了令人大開眼界的一堂課,但除了這麼形容,我不知還能找出什麼心得,那是個我還無法企及的境界,雖然我一直都在社福機構工作,不過關注的也只是和視障有關的議題,超出切身相關的領域我的確沒花過多少心思留意呀! 

專欄後記

這系列文章的出現,是源自於我與一些視障朋友閒聊時的靈感。我想在一般學校走讀和在一般職場工作的朋友或多或少經驗過不易融入的狀況,而我自己也了解這樣的現象;明盲彼此因未知而產生的恐懼與距離感。這類主題的討論也促使我回想起那些美麗的相遇,讓我覺得應該藉用這樣的交流平台,期待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而拉近距離感。 

感恩今年有機會,可在視窗上分享這些故事。雖然仍有些奇異的緣分還沒在這兒說過,不過寫作過程中的觀察讓我發現有些經驗的同質性偏高,因此決定僅留下比較有代表性的內容登出,本篇文章為此專欄的最後一篇,在此也感謝閱讀至此的朋友們。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