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外文系的林郁菁,投入金屬加工廠
以看訂單為例,她一次只能看到
林郁菁投入接掌加工廠
文/陳芸英
圖/林郁菁提供
在這間位於高雄的金屬加工廠,她正吃力的閱讀訂單,收集資料,以備跟客戶洽談生意;她可是有視覺障礙呢,但老闆一點都不擔心,放手讓她做。
她叫林郁菁,77年次,畢業於暨南大學外文系,是班上唯一的視障生。
她的同學畢業後,有的準備考公職、有的繼續升學,有的做國際業務……她倒是老神在在,因為老爸開的加工廠正等著她回去接手呢!
爸爸白手起家,郁菁從小就知道箇中辛苦,曾立志將來協助他撐起一片天;無奈從小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的視力,使她在工作上一度受阻,最近三、四年視野急遽縮小,目前僅有五度。
視障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
郁菁的兩眼視力分別是0.3和0.4,白天眼前霧茫茫一片;晚上只能看到黑暗中的亮光;而五度視野的能見度僅一個角度而已,如果有人站在她前面,一次能看到的可能是鼻子、眼睛或嘴巴,無法看到一整張臉;由於走在路上無法同時兼看前方和地上,因此跌倒、受傷、踢到東西是常有的事。
她連平常搭公車也有障礙,「有時候同一時段來了很多車,我很緊張,只好努力找車牌號碼,但這得抓準焦距,讓車牌號碼進入五度視野才行。」即使搭上公車也令她害怕,因為找不到投錢孔,有時問司機,司機手一指,還是看不到。
高三那年是她的最低潮。
對她關懷備至的家人雖然帶她到處看中、西醫,其實沒有效,她也不敢講,怕講出來讓家人失望,而看病很花錢,「我就想,如果我不在了,這些問題就不見了,對全家是不是比較好?」後來家人發現她的狀況,忍不住教訓她:「我們都沒有放棄你,你怎麼可以放棄自己?」
後來她主動去找輔導老師求救,伴隨著考上大學,整個心情才豁然開朗。
畢業後,郁菁在爸爸經營的金屬加工廠負責「生產管理」,管訂單、控制生產量、聯繫廠商……有些是委外加工,所以還需要追進度。
視障的問題在工作上若影若現。
以看訂單為例,她一次只能看到一兩個字,眼球需要靈活的從左轉到右,一直轉,而且文件必須轉角度配合光線落在適當的位置才能看得見。剛開始一份文件要慢慢看才看得完全部的內容,「不過做久之後,每一家訂單的重點會落在那個位置,我大概都知道了。」
她在跟客戶談工作時得先把資料消化完畢才行,例如價錢,還有之前雙方的紀錄,「到後來我就是抓重點談了。」顯示她對工作已經駕輕就熟了。
在爸爸工廠上班有環境上的優勢,她非常熟悉工廠的路線,各角落有哪些擺飾幾乎都知道,而其他同事瞭解她的狀況,若看到前面有障礙物會協助她,或直接喊「左邊一點、右邊一點,好,直走就到……」
目前加工廠都是跟貿易商接單,她希望將來可以直接跟國外客戶接單,那麼她的英文就派得上用場了,而這部分也是爸爸允諾的,畢竟有外文系畢業的女兒願意回家幫忙,作父母的當然希望她可以「學以致用」啊!
工作之餘,郁菁喜歡享受一個人的行走。她的個性很獨立,不喜歡麻煩別人,同時也想一個人試試看冒險的感覺。
以去高醫複診為例,由於平常大家都在上班,她希望自己去就好。去之前她先請家人幫她上網Google Map讓她瞭解高醫附近的環境,周圍有哪些路,那個網站看得到實景,這麼一來她就知道去高醫的路上會看到什麼建築物,該往哪個方向走,「我都是事先作足功課,萬一出狀況才問路人,」尤其今年開始拿手杖之後,膽子變大,走路也感覺安全些。
有了手杖加持,她更愛趴趴走,例如逛書局、逛公園……她說:「單獨行有很多優點,那是難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可以恣意的看窗外的風景,隨心所欲,讓心自由奔放。」
最近她北上參加黑暗對話工作坊的培訓,在培訓的五天中,從南部來的視障朋友們都住在同一家飯店,他們一起行動的同時,視力狀況最好的郁菁得帶領其他全盲的同學一起走,「這時我才驚覺自己的狀況並不差,」而且他們都覺得跟她走很安心,「原來自己真的成了別人可倚靠的角色,」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在培訓之外發現自己有很多可發揮的空間;回到高雄後,更有信心做好工作,「我視野狹窄的問題根本就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