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協力車行動學堂
其實我是很享受騎車的,特別喜歡滑行轉彎的感覺,就好像順著一個無形的東西溜過去。若能把一些技巧學起來,讓自己騎得更舒服、更久、更輕鬆不是更好嗎?
文/劉蓓君
雖然參加展翼騎協力車已有好幾次,但總覺得自己仍是個菜鳥。為什麼只要大腿跟著踏板上下移動就不必出力?為什麼只要弓身、曲肘手腕就不會承受壓力?為什麼……為什麼?
這次下高屏騎了三天,每天至少都騎五十公里,讓我很有時間學學怎麼騎車。
第二天有幸和劉教練共進早餐,我提出一堆為什麼,同桌還有兩位「騎車前輩」,他們都熱心地和我分享一些技巧,無奈他們說得清楚我卻聽得迷糊,一股腦兒地點頭,只期待等會兒「上馬」後,好好地實地演練演練。
臨出發,教練又跑過來面授機宜一番,他握著我的腳掌比畫著,告訴我腳該怎麼動,真是有夠熱心。當然我也沒枉費他的教誨,一路上都提醒自己:腳跟先下。
騎著騎著,有人叫我的名字,原來教練又出現了,他說我的椅子太低,得調整調整。可是,車隊行進中耶,只能等到下個休息點再說囉。
熱心教練沒有放棄,當車子滑行準備停紅燈時,他對我喊:「你快下來!」什麼?現在?我連忙下車,他則奔來幫我調坐椅,我當時好緊張,萬一變燈了怎麼辦?我們可是夾在車陣中啊!還好教練快手快腳,燈轉綠時我們又順利上路了。
我明白椅子的高低和騎車很有關係,但始終不知道怎樣是OK。趁著這次時間長、距離遠,我終於體會到了,還真有講究哩!
「椅子調高有沒有比較好騎?」「你現在這樣很好。」教練常常在和我們車交會時發聲關心、鼓勵我。
可是我還有問題:身體前傾,重心都集中在手腕,手會麻。教練又說了,手肘要微彎,身體弓得像蝦子,這樣會形成一個三角型,力量就不會都落到手腕。
我試著體會教練的話,感覺並調整身體的姿勢,但一直抓不到要領,所以手麻了好幾天。
那次「早餐會報」裏也有人建議,如果手酸或麻不妨放手。是啦,我知道有好多人都會這麼做,反正後座又不必掌控方向,鬆開手是沒關係的。以前我試著小放片刻,但隨即又緊抓車把。這次實在因為手腕不舒服,試著放開手,甩一甩,也算是點小進步吧。
或許有人會說,何必騎得這麼緊張,放輕鬆騎就好。其實我是很享受騎車的,特別喜歡滑行轉彎的感覺,就好像順著一個無形的東西溜過去。若能把一些技巧學起來,讓自己騎得更舒服、更久、更輕鬆不是更好嗎?
三天騎車行程像個行動學堂,從教練、前輩那兒學了不少,讓菜鳥又往前晉升了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