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請給我們「免於恐懼」的行路空間

很多視障朋友應該都跟我有相同的感觸:會選擇走人行陸橋、地下道,不是因為我們「愛爬樓梯、練體力」,而在使用上不會像一般人那樣「心生恐懼」。


口述∕楊聖弘
整理∕陳芸英

前一段時間,台北市社會局發出一紙公文,詢問我們對於封閉人行陸橋、地下道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會發給視障團體呢?

因為台北市有很多地下道和天橋使用率太低,因此很多人希望廢除這兩樣東西;另一個原因是附近里民常抗議地下道藏汙納垢,很多遊民住在那裡造成治安問題。

其實這問題吵很久了,有些地下道也曾試著封閉,後來因為視障團體抗議又恢復通行,所以這一次才發函給我們,請教我們意見或提供說明。

我看了這公文後心裡的想法頗為複雜。我們真的不想成為阻礙地方治安的禍首,可是我也不敢表達意見,因為我說沒有用就真的不會有人用嗎?如果說很多人都會用到,里民去看發現並沒有人使用,會不會反駁我的意見?

我想,很多視障朋友應該都跟我有相同的感觸:會選擇走人行陸橋、地下道,不是因為我們「愛爬樓梯、練體力」,更不是因為對於這些人行陸橋、地下道裡的髒污、街友「視而不見」,而在使用上不會像一般人那樣「心生恐懼」。問題是,不走陸橋、地下道,過馬路「隨時」會冒出轉彎車(無論是龐然大物的大卡車、或者越來越「無聲無息」的四輪車),轉彎車是很大的問題。過去很長時間大家都關注要讓紅綠燈有聲音,可是過馬路,如果我走的速度不如明眼人快,我很有可能走到一半明眼人都走過去了而我還在路中間,這時換成轉彎車開始動了;尤其大馬路更是如此,卡在「路中間進退不得」的經驗,經歷了幾次以後,相信誰都會寧願選擇「恐懼少一點」的陸橋、人行道。

如果一般人很難想像我們的恐懼,不是有一句話「馬路如虎口」嗎?把明眼人的眼睛矇起來,告訴你前面有一張老虎的嘴巴,不知道在哪裡,請你往前走,會不會很恐怖?

歸根究底,政府最應該做的,是讓每個過馬路的行人都能「免於恐懼」。這讓我想到一個可行的方案,就是台北市已經有很多路口設置的「行人專用時相」(exclusive pedestrian phases)。

所謂「行人專用時相」是一種為了保護行人安全,在交叉路口(通常是十字路口)設置的行人穿越號誌系統。號誌會使兩邊的車輛暫停,讓行人能夠在這段期間內以各種方向穿越路口(可直行或對角線穿越),確保行人安全。這不是新的創意,在很多路口都已實施。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資料(行人專用時相設置準則之研究)中顯示:台北市近年來號誌化路口人車衝突事故,絕大部分皆為駕駛人因素,其中轉向車流與行人衝突事件之肇事主因包括搶越行人穿越道、左(右)轉彎未依規定及未注意車前狀況等項,該部分肇事主因佔死亡人數的71%,及受傷人數的77%,且肇事嚴重性皆位於前五名中。而針對台北市實施行人專用時相的數十個路口統計,則肇事率可減少約45%。這比傳統路口肇事機率低,不只對視障者,對一般人也一樣。很顯然,實施「行人專用時相」,才是根本保障用路人(包括視障者)安全的方式。

我們反對「沒有配套的詢問」人行陸橋、地下道的存廢;也堅持,在沒有保障視障者安全過馬路的政策實施前,不容許有任何人行陸橋、地下道封閉;因為,那不是「有沒有視障者會使用」的問題,而是,封閉後,視障者將「被迫」增加一個充滿危險的路口。

我不會建議所有的路口都要改成「行人專用時相」,因為這會影響大家過馬路的時間;但我很希望市政府在封閉的地方有替代方案,「行人專用時相」是個好方法;沒有封閉的部分,也必須做到「安全、整潔」的要求,讓視障者不管走路面、走地下道,都能有一個「免於恐懼」的行路空間。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