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萬花筒】貢寮自然之旅
「馬崗潮間帶」位於馬崗漁村與卯澳之間,也就是在東北角三貂角燈塔附近,若不特別注意,很容易錯過這個地點,沒想到要體驗潮間帶的生態可以不必跑那麼遠!
文/劉蓓君
視障朋友出去玩,最喜歡的就是可以親身去感受,或觸摸、或嗅聞、或傾聽、或品嚐……總之巴不得能把視覺以外的感官全用上,這樣的出遊才會有深刻的印象。這趟自然之旅真是滿足了我們各項的需求。
第一站我們來到龍洞灣岬步道。一聽到龍洞,大部份人應該會想到的是浮潛、攀岩,有多少人知道那兒竟有一條如此特別的步道?
龍洞灣岬步道串聯起東北角的二大岬角,也串聯起鼻頭角600萬年前與龍洞岬3500萬年不同時空的地質年代;想像一下,走在步道上,你左右兩邊的地質竟然相差兩千多萬年,而你則是那道銜接兩邊時間、地質的橋,是什麼感覺?
熱心的導遊除了解釋地質的特別之處,還為我們介紹沿途的生態:草蟬、雙面刺(一種葉子兩面長著刺的植物)、毛毛蟲,為了讓大家體驗,他都想辦法弄一隻蟲、一片葉讓我們觸摸,同時一再提醒要小心,別被刺到,也別嚇到小生物。每個人張開手掌讓小生物在手心蠕動,有害怕驚呼的、有興奮的、有不斷提問的……一時間安靜的步道變得好熱鬧。
行到中途,導遊說我們要到一個國際級景點,還真是「國際級」咧,因為我們遇到幾位老外。那是一個很小的平台,一次只能容納五、六個人左右,所以要輪流去看。當我走上小平台,志工要我伸開手臂,她說這平台居高臨下,二百七十度面海,我聽著海濤聲,對廣闊的海洋放聲大喊,希望藉著風、藉著浪,把聲音帶到遠方。
據說這個景點雖然低調地被推薦,但元旦已經有一百多人聚集在此看日出了,有些保育人士不希望太多人來,擔心會破壞環境。如果人人都能愛護、珍惜周遭的自然環境,共同享有這美景該有多好?
走完步道是該滿足味蕾的時間了。前往「田媽媽」風味餐廳途中,我們經過福隆海邊,那兒有人在衝浪,一位工作人員跑去和在旁休息的衝浪者打商量,讓視障朋友們「看看」衝浪板長什麼樣兒。於是一群人圍著板子東摸摸、西碰碰,問這問那,甚至還有人問能不能摸一下衝浪人穿的衣服,惹得板主好生害羞,又難以拒絕。
午餐後的活動就是去沙灘踏浪。每個人都興奮地往海裡衝,踏在金黃色、軟軟的沙上,感受著雖是中午卻仍然沁涼的海水,真恨不得把全身都泡進水裡!我們在一個小沙洲上拼命扭著身子,看誰能把腳「種」在沙裡最深,因為沙很軟,幾乎都要埋到小腿肚了,後來還得很用力地才能把腳「拔」出來呢!一個小小的遊戲也能讓大家笑得好開心、玩得好高興,像一群歡快戲水的小朋友。
但重頭戲還在後頭,我們不得不離開沙灘,繼續下一個行程。
馬崗潮間帶生物體驗,是我最期待的時刻,雖然以前去過澎湖的潮間帶,但沒想到要體驗潮間帶的生態可以不必跑那麼遠!
「馬崗潮間帶」位於馬崗漁村與卯澳之間,也就是在東北角三貂角燈塔附近,若不特別注意,很容易錯過這個地點,我和家人以前每年經濱海公路回宜蘭外婆家好幾趟,卻從來不曾進到這個漁村。
我們先到一間位在卯澳的文史工作室,光看工作室就很特別,那是用石頭堆砌建造的房子,石頭縫隙再用泥巴填滿,據說那兒以前有不少這樣的屋子,但如今已所剩無幾了。
到工作室做什麼呢?原來到潮間帶能看到多少生物得靠運氣,所以老師先準備了一些她手邊現成的東西讓我們摸摸看,每件東西輪流放在視障朋友的手上,有的人欲罷不能,愛不釋手,有的人則堅持不肯伸出手來,還得志工在一旁好言相勸,才勉強地伸出顫抖的手。海膽、海兔、陽隧足、螃蟹、海參……可都是活的喲,張開的手動也不敢動,這樣才感受得到牠們在手心裏慢慢蠕動。印象最深的是紫海膽和海兔。
紫海膽有又厚又硬帶刺的外殼,但又不似寄居蟹那般容易看到牠的身體,當我覺察到一點點小小軟軟的東西在掌中移動,好興奮,牠真的是活的!想到那麼個又小又軟的東西,竟能移動又大又重的殼,真的不得不佩服。然後,那小東西的結局是——進到我的肚子裡去了!嗯,味覺也要體驗一下嘛,所以大部份人都嚐了一份海膽撒西米。別瞧殼那麼大,其實能吃的部份不多,因為是現剖的,即使不沾醬也不覺腥,新鮮度當然沒話說囉!
海兔倒真的讓我覺得有點「噁心」,聽說牠長得和蛞蝓一個樣兒,只是一個在陸上,一個在海裡。我沒摸過蛞蝓,只記得曾有人形容給我聽說像是沒背著殼的大蝸牛。手掌放著那肥肥軟軟、又濕又黏的玩意兒,就像捧著什麼珍寶一樣,小心翼翼,生怕力氣大點兒會捏死牠;但又為了確定牠是活的,即便不太喜歡那種黏乎乎的感覺,還是得張著手心、耐著性子,等這位慢郎中「移駕」。
時間差不多了,老師就帶著大家到潮間帶去實際體驗。「馬崗潮間帶」在馬崗漁港北側,是一片寬廣的海蝕平台。除了有眾多的綠藻生長外,平台表面相當平坦,適合民眾步行觀察,加以有許多的潮池與潮溝,造就了這兒豐富的潮間生態。
雖說是「平台」,行走其上還是得很小心,綠藻或濕滑的石頭都可能讓你失足,摔在這些凹凸不平的尖石或池溝上應該不會太好受的。
一到潮間帶就聽到「哇!哇!哇!」的驚呼聲連連,因為好多生物就那麼活生生地在我們「眼」前:伸手往潮池或潮溝一撈,可能一條軟綿綿的海參正「躺」在那兒;往石頭邊一摸,空牡蠣殼還牢牢地黏著;搬開石頭,海星和陽隧足便無所遁形;當然還少不了的是各式的貝類、寄居蟹,退潮時人們搶著採的藻類和許多造型特殊的石頭……
我真的很喜歡潮間帶,漲潮時,只見一片海水,除了浪花來回地拍打著岸礁,一切似乎是平靜而安詳;可是一等退潮,一場豐富、充滿生命力的潮間帶生物秀就熱熱鬧鬧地上演了。走在這兒,你永遠無法預期會看到什麼,但也正因為這樣,你將會享受在那不斷的驚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