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的大觀園】省婆與敗家女

文/劉蓓君

終於在販售廚房小五金的櫃位找到家裡那個平底鍋適用的鍋鏟,可是當我家省長一聽要價三百多時,立刻嚷著:「這麼貴!」

貴嗎?目前廚房裡的鍋鏟是結婚時收到的禮物,所以一把多少錢我沒概念,但新買的平底鍋沒附鏟,舊有的柄太長,用起來不順手,便宜之計是拿勺面平且小的金屬湯匙充數,要將食材翻面有難度,工欲善其事不是要先利其器?

於是跟省長說:「我挑了很久才選中耶,一把合手的鏟子做菜方便,好好用,可以很多年都不必換,三百多很划算啊。」

我承認,大多時候我也是省氏一族,但有時念頭一閃轉身又成敗家女。

舉個例吧。

記得有次電動咖啡磨豆機的電池壞了,於是想換個手動的。一方面我喜歡機械的東西,也不必擔心停電或電池故障沒得用,上網查,價格差別很大,甚至有些電動還比手動便宜,但最後我選擇了一個一千多塊錢的,有人對我說:「那麼貴!幾百塊就能買到電動的耶,你不考慮嗎?」

被這麼一問,不禁有些心虛,省婆和敗家女開始拔河,可是價格和價值的蹺蹺板怎麼平衡呢?

每天早上我會為自己沖杯咖啡,像是開始一天的儀式,依序為:拿出磨豆機——倒入豆子——握著把手,由卡卡地用力推到順暢滑行繞圈——聽到由清晰而逐漸消失的喀喀聲——聞到咖啡香——擺好聰明濾杯——注入熱水——聞到加了溫度的香氣——味蕾感受著酸澀的微苦。

這磨豆機的細緻金屬質感我很喜歡,機身有些紋路一手即可掌握,磨豆時不會滑動,抓得穩就不會白費力。由它啟動咖啡儀式,帶出一天的生活總令我愉悅,這可是千元換不來啊。

不過,也有敗家女轉身為省婆的時候。

一次出國,同行團友一路問導遊何時要帶我們去LV專櫃,我懷疑血拼才是她此行的目的。終於在個沒什麼都會氣息的地方,我們進了家LV的專賣店,團友興奮地奔向店員,尋找著據說是當下流行的一款包,直呼才兩萬多好便宜。忍不住湊上前看看,或許也該給自己添個名牌包。可一摸到那個又厚又硬、質地像塑膠的包身,立刻涼了半截。天啊,這樣也要兩萬多!送給我,拿著都嫌笨重、礙手礙腳,這回省婆勝出。

許多討論理財的文章會提到開源節流,要做到節流,買東西前先評估是需要或想要。言下之意,花在想要的東西上有浪費之嫌。但我相信,若以需要為前提,把想要也適度地放入考量,在兩者間找平衡,省婆和敗家女取得共識,那個因人而異、無法量化的價值,定可讓付出的數字遠大於帳面上的一二三四五。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