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陳紋潔實踐樂活人生

文/陳芸英

從鬼門關走一趟回來,家人暢談那兩個月在加護病房的驚險日記。

醫師原先的判定極可能成為植物人,但病情逐漸有了起色,紋潔的先生問:「聽得到我在講話嗎?妳比1給我看看。」紋潔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先生真的很吵,其實我想比中指。」

74年次的紋潔個性開朗,她的名字因諧音關係,從小就跟廣告「穩潔亮晶晶」連在一起,她也這麼介紹自己,所以第一次認識的人都對她印象深刻。

紋潔的專業為多媒體設計,步入社會任職於一家出版社,負責高中、職教科書以Flash軟體製作的動畫,提供老師上課講解之用。但4年多沒升職,她決心轉行,下一步鎖定餐飲業。不過這段過度期想放空自己,上網看到蘭嶼有家餐廳應徵為期兩個月的「打工換宿」,個性獨立的她決定一試。巧的是,老闆娘是她北市商的學姊,也是土城人,雙方一拍即合,紋潔在電話中就被錄取了。

學姊提醒學妹必備的日常用品,像泳衣、防曬乳、個人藥物……幽默地說,「妳沒來過喔?這趟妳會『乘風破浪』,看妳要選擇25分鐘的『雲霄飛車』還是1.5小時的『海盜船』……」聽起來刺激有趣。

前往蘭嶼的飛機一天只有8班,每班19個位置。紋潔上網搶到票後先搭車到台東,再轉計程車去機場,通過小小的連空橋都沒有的海關,沿著狹窄的樓梯坐在最後一排。往前一看,透過還沒拉上的布簾,駕駛座、副駕駛、儀表板,一覽無遺。不一會兒,「砰」的一聲,飛機門關上,轟隆隆的引擎聲震天價響。她環顧四週,所有乘客低頭睡覺,「為什麼我睡不著?往窗外一看,我們正在海面上,這麼小的飛機真的飛得到蘭嶼嗎?」遠遠的,她看到一個島,感覺25分鐘就要結束了,說時遲那時快,突然的一陣亂流襲來,果真像雲霄飛車般,上沖下洗,幸好時間很短,機輪往前滑一會兒,停住,機門打開,大家都醒了,蘭嶼到了,學姊的形容一點都不假。走下飛機,紋潔驚魂未定。

紋潔的故事得從蘭嶼說起。

每逢旅遊旺季,蘭嶼觀光客大幅遽增,人數比在地人還多。紋潔在餐廳負責內場,工作包括製作餐點、清洗碗盤……夏季生意好,忙碌情況可想而知。熱情爽朗的學姊兼老闆會趁午休時間帶她去浮潛,這是電話中叫她一定要帶泳衣的原因。這是紋潔的初體驗,「哇,海底世界真的好美好美!」她在海中近距離欣賞海龜、魚群、五彩斑斕的珊瑚……感覺是另外一個世界。

某日,工作完畢,幾個達悟族的男生到店裡喝酒。一夥人玩得很開心,其中一人醉了,紋潔和另外兩位工讀生「拖」著他回家。男生嚷著:「前面,右轉、左轉……」紋潔沒好氣地問:「到底左轉還是右轉?」男生迷迷糊糊地說「右轉」。右邊剛好有間門沒鎖,她們踢開門,把他「丟」進去,關門,離開。

蘭嶼小,走在街道巷弄隨時碰得到面。幾度交鋒,兩人不知不覺竟迸出火花,並奉女之命結為連理。

2020年6月,紋潔的公公生病。由於蘭嶼的醫療單位只有衛生所,他們把老人家帶去台東看診,一切安頓妥,準備開車北上之際,紋潔的先生因過度疲勞,跟太太商量,「妳開車好不好?或者我們在台東住一晚,明天再上台北?」但紋潔隔天要上班,況且她也很疲倦;兩人找出折衷方案,由先生開到花蓮,如果太累,就在路邊休息。

先生勉強答應。沒想到車子尚未離開台東,就在成功鎮上發生重大事故。「我完全不知道車禍是怎麼發生的,醒來時已經躺在加護病房了。」這場車禍導致一家三口都受傷——三歲的女兒坐安全座,人中破皮;先生手傷;最嚴重的是坐後座沒繫安全帶的紋潔,她的右腦流出大量的血,幾乎不醒人事,先生慌張地呼叫救護車。

這場車禍傷及視神經,出院後眼前一片黑,連光覺都沒有。

復健是一條漫長之路。

病況稍微好轉後,紋潔說:「失明,只能無奈地接受。」語氣平和,沒有怨天尤人,家人也是。

媽媽找視障單位為女兒安排一系列不同單位的重建課程。包括體適能、生活自理、定向行動、心理輔導、電腦課、手機課、口琴課、料理課、話劇課、廣播劇、職前訓練……紋潔聲音嘹亮,每次進教室就大聲說,「大家好,我是紋潔。」語調中帶著笑容,大家都感染歡樂的氣氛。

樂觀的陳紋潔總是笑臉迎人。(圖為新書發表會現場,有聲書學會提供)

一位年長的同學回應:「你很好耶,我從來沒有感覺你有負面的情緒耶!」紋潔自嘲,「可能太忙了,自從車禍受傷以後,我一直忙著上課啦!」另一位同學問,「妳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走出來的?」她笑答:「我從來沒有躲起來啊!」尤其上定向行動課,不但讓她無處可躲,還擴大跟鄰居之間的互動呢!

陳媽媽在家做縫紉,客人都主動拿衣服給她加工,只有上菜市場或有事外出才下樓;儘管在當地住了三、四十年,跟大部分鄰居只有點頭之交,有的幾乎不認識。

但女兒看不見後,母女倆常一起去醫院、散步、運動……她們出門就大方跟鄰居打招呼,紋潔也大方地喊「叔叔好!」、「阿姨好!」人家問她怎麼了,她們就停下腳步說車禍導致失明的經過。有的鄰居露出憐憫,「天啊!一場車禍就突然就看不見了?」陳媽媽坦然面對,「這也沒辦法啊!」不太熟的鄰居也過來問候,當陳媽媽表現得越自然,鄰居就不會用異樣眼光看待;或者知道的解釋給不知道的鄰居廳,一家人都坦然面對。

定向行動課都選在視障者經常出現的地方,住家附近路線是主要場所。陳媽媽有概念,「失明的人在新的環境要重新畫心理地圖,這裡是紋潔從小長大的地方,附近的地圖已經在心裡,東西南北都清清楚楚,不用想像。」

某日,她想外出買東西,媽媽提醒她帶著手機以免迷路,其實偷偷的尾隨在後,始終沒出聲。紋潔找到便利商店的櫃檯,開口問,「不好意思,麻煩給我一杯冰拿鐵跟兩顆茶葉蛋好嗎?」周圍一片靜默,她不畏懼不膽怯,再度開口,「我看不到,可以幫我嗎?」服務生回,「在拿了啦!」紋潔馬上道謝。買妥食物回到家,拿出鑰匙打開門之際,突然後面傳來一聲讚嘆,「成功了!」母女哈哈大笑。

母親在住家附近為女兒買房,以便就近照顧。

適應失明這事件,紋潔還有個抒發情緒的好方法。當獨自在家時,她會撥電話找以前處得較好的同學、同事、朋友聊天,主動告訴對方自己看不到,實話直說。

但一般人對長期沒聯絡卻突然打電話來的人難免心存質疑。有一通電話打通了,其實紋潔不是找她,而是問三十幾年前某位國小同學的電話號碼,「你好,我是陳紋潔,好久不見,我三年前出了車禍,我想找XX,你可以幫我聯絡嗎?」對方鬆了一口氣,「還好妳沒叫我買點數,我以為妳是詐騙集團哩。」

紋潔失明的事傳開了,國小、國中同學大部分住附近,有的撥電話安慰、有的三五成群到家裡探望,她來者不拒。儘管長期沒聯絡,一旦交談,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重拾舊時回憶,你一言我一語,以前那個喜歡打打鬧鬧的紋潔又回來了,連個性、語調、尤其「心靈印象」都變得格外清晰。談開後,一發不可收拾,屋子也熱鬧起來。不論她主動聯絡,或同學朋友輾轉得知,她都展開雙臂跟他們重新維繫友誼。

陳媽媽不介意外人知道女兒失明這件事。有一次,幾個熟識的朋友到家裡聚會。沒多久,紋潔一家三口做完禮拜從教會回來,紋潔大方地跟她們打招呼,「阿姨好!」她的模樣,讓這群阿姨們嚇了一跳,她們互相交換眼神,似乎發出同樣的質疑,「她,怎麼了?」陳媽媽據實以告。

其中一位朋友喪偶,鬱鬱寡歡,經常面露哀傷,十多年來都悶悶地活著,大夥看在眼裡,不知如何安慰。隔幾天,這位朋友打電話給陳媽媽,「我看妳們母女都笑嘻嘻,我覺得不應該這樣過日子,我不想再怨天尤人了。」陳媽媽回應,「對啊,快樂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與其這樣不如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快樂!」紋潔的笑容無形中激勵了這位阿姨。

2023年夏天,紋潔的弟弟、妹妹帶著她女兒去山上看螢火蟲。她問女兒:「妳看到了嗎?」女兒說,她看到很多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螢火蟲。紋潔有感而發,「能夠在看得到的時候看到美好的事物,多棒啊!」

話鋒一轉,她提到在蘭嶼打工換宿的日子。那短暫的兩個月是人生的精華。「我去之前看過日出和日落;但到了蘭嶼,我看到月出、月落還有月海(月亮落入海裡),原來世界有這種奇觀;我也在看得到的時候看到這麼漂亮的美景,我很知足。」

失明迫使她邁向另一個世界。

雙北有很多職訓課,但她選擇宜蘭,「因為離家越遠,家人越幫不了我,我進步的空間就越大。」

2024年1月9日,紋潔在先生的陪同下前往慕光盲人重建中心面談。視障者可以從事的行業很多,她覺得按摩最適合視障者。

目前,紋潔在台北雙連捷運站中山地下街B61的「生命力視障經絡按摩」擔任按摩師,對於失明後能靠自己能力賺錢,開心無比。她勉勵一位剛失明的視障者,「請相信,上帝為我們關掉一扇窗,一定會打開一道大門,我們一起穿越它。」

(本文轉載自有聲書學會出版的《魅力新視界》部分內容,如欲聽讀完整版,歡迎至有聲書學會官網「視障DAISY圖書館」免費下載)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