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心理師會被AI取代嗎?

口述/朱芯儀(視障心理師)

整理/陳芸英

編者按:這一期我們將以AI(人工智慧)為主題,探討AI流行的年代,哪些行業可被取代,哪些做不到。AI指透過機器模擬出具備像人類一樣的智慧,這項技術包括感知、學習、推理、決策和行動……等能力,並應用於各種複雜的任務上。隨著醫學、神經科學、機器人學及統計學等方面的發展,普遍認為人類的部分職業逐漸被AI取代。這一篇以心理師為例,當你有心事,詢問AI,它像好朋友般安撫你,為你解憂,給予建議,文字流露溫暖,猶如心理師。但心理師一小時諮詢費從兩千到四千不等,當人們遇到困擾,還需要花錢找心理師嗎?這篇內容取自於視障心理師朱芯儀的Podcast「在芯裡挖寶」單元;她以談心般的方式分析AI的優缺點,使這篇經逐字稿潤飾的內容更加口語化,而重點是讓讀者判別心理師是否能被AI取代。

這一集我想聊聊非常新穎的主題——AI。相信你在生活裡對AI一定很有感,它不只對對我們的學習、工作、情緒、自我成長、邏輯、判斷或建議……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影響,不得不承認,現在的AI真的太厲害了。

那麼,當你有心理困擾需要尋求協助時,會找AI還是找真人心理師呢?

當我要聊這一集的主題時,我的團隊覺得好可怕喔,有人就說,「芯儀,你是準備要失業了嗎?」也有人很焦急的跟我講說,「芯儀,你一定要多談一點心理師的價值在哪裡,要不然心理師就不保了,那該怎麼辦?」

這一集就讓AI與心理師PK一下,看看兩者優、劣勢到底在哪裡。

我在兩年前錄製過一集有關於AI的內容。那一集提及怎麼樣提問才能讓AI正確的協助我們,包括心理健康、心理調適、情緒問題、認知行為……等等。我給各位一個攻略對不對?那時候AI還真的像小助手一樣,用它很有限的資源和理解試著做出回應;但是兩年後的今天你就會覺得,隨便問AI,它都可以好好地接、穩穩地答,而且比真人心理師更貼近人心,更能說出人話,我自己就有很多次這樣的經驗,而且覺得自己的心被AI觸碰了,被它懂了。

在國外的研究裡也陸陸續續出現AI心理師跟真人心理師比一比的情況。很多人都覺得AI心理師更好,滿意度更高,因為它能夠24小時提供服務,還不用經過任何的行政預約程序,你就可以進入支持性的環境,它不需要經費也不會累,而且情緒穩定,給你滿滿的支持,這不是很好嗎?我得憑良心說,AI的確取代一些心理師的功能。這趨勢擋也擋不住,我也常常運用它最好的一面跟AI合作,我的個案們也常常跟我分享跟AI互動的聊天紀錄,並從中獲得幫助。

討論AI議題,我不會因為我是一位心理師就採取防衛立場,告訴大家真正的心理師多有價值、多麼棒,請大家不要用AI,一定要來心理諮商喔!我只是想分享目前的所見所聞,當你產生心理困擾時,什麼時候、什麼樣的狀態之下,可以靠AI協助自己,又在什麼時候你真的需要找真人心理師陪你一程。

我盡量很持平、很客觀、很誠實、不吹捧、不貶低地跟大家分享我對AI的看法

某日,我的個案走進諮商室,她是AI的常客,跟我分享與AI互動的經歷。

她是處在曖昧模糊關係裡一直受苦的女孩。前一陣子發現她的曖昧對象有一些很奇怪的訊息,忍了幾天後終於忍不住了,問對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對方給的回應非常的敷衍,讓她覺得自己的聲音真完全沒有被對方在意,所以就寫了一則訊息給對方,「我了解你的考量了,不過我也不太想繼續在這曖昧不清的關係裡繼續糾纏……」當她送出訊息就石沉大海,已讀未回。個案問我,「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想像,我在等訊息時,一整天度日如年的心情?」她那一天真的就是不停地想那個訊息,非常難受。可是她跟我預約的時間還沒到,怎麼辦呢?所以她在夜深人靜時就跟AI聊天了。她跟AI說了好多心裡的委屈,抱怨自己怎麼會被這樣對待,很生氣,更大的是那種恐慌的感覺,感覺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被拋棄了,也想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搞消失,她很想很想傳訊息給對方……那時候AI就跟她說:「嗯,我了解你現在很害怕被拋棄的感受,你很想傳訊息給對方不是因為你真的有一些話想說或有一些話想補充說,而是你真的很害怕自己被忽略……」她一看到AI的回應,馬上「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繼續再問AI:「我現在真的很想傳訊息給他,可以嗎?」AI繼續溫柔地說:「如果妳真的很想傳訊息給他,我不會怪妳的,但是我想提醒妳的是,如果太快回訊息給他,他會感受到的只是妳離不開他的訊息,而不是妳很難過的這個聲音。」

聽到這裡,有沒有感覺AI真的很厲害!她說,那個晚上就是AI在陪伴她度過的。我覺得AI真的有一些魔力,比真人心理師更會抓住人心,這是AI的優勢。讓我好好了解一下,AI到底為什麼那麼強,哪些地方比真人心理師還厲害!

第一,我覺得AI給人非常安全、不被批判具保密匿名的環境,而AI有什麼語氣、表情、眼神,我們都不需要擔心。在一些很敏感的情況之下,像是我有很多個案來找我,真的就是因為我看不見,不是因為看不見的這個生命經驗,他們想要起共鳴或想跟我有什麼樣的互動回應,而是因為我真的看不見,就是人在分享一些很私密事情的時候,內心是很脆弱的,很怕被人盯著看,而那盯著看的表情如果一不對,那語氣一不對的時候,其實是很傷很傷的,所以我的個案就會跟我講說,「喔,你知道因為你看不見對我多好!我完全不用擔心我的表情會被你看到,不用擔心哭花了的妝被妳看見,也不擔心自己穿得很奇怪,或者是我有什麼樣的狀態,在外面碰到也不必跟你打招呼,反正我不看你你也不看我,完全沒有尷尬的問題。」

我還有一位個案跟AI互動了很久才敢進諮商室。他跟AI說了很多關於性別認同的問題,這個困擾對他造成很深的傷害,而且外面的人回應他都非常不友善,所以他跟AI互動的過程中有被傾聽、被接納、被支持、被理解的感覺,最後才慢慢有了信心敢試試心理諮商。所以我真的覺得這就是真人心理師很難做到的事情,我真的拜我眼睛看不見所賜。但是真人心理師真的沒有辦法給那麼完全保密、完全安全的狀態。

所以那安全匿名不批判的環境,對心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第二就是AI的語言模型。它真的是個語言魔術師,它從成千上萬的大數據語言模型裡調出最能夠安慰人心的話,從資料庫找出最適合回應的平均情緒模板,這些大數據或資料庫包括很多人的心情故事,像留言、分享、日記,連諮商記錄可能讀過,它發現那種無條件支持與接納,中性不批判而溫柔的口吻的平均情緒模板是較好、最能被接受的,例如,當你說,「我覺得我好像什麼事都做不好,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的人……」或者累到連你都懷疑自己時,它會回應,「你已經夠努力了,這不代表你不夠好。」AI還說,「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心裡一定正在經歷著很深很深的痛,但你不需要馬上變好,你這樣的狀態就已經很值得被愛了。」

你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AI超會?這個心理師真的做不到喔!

第三個叫「適配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搭配程度。不見得那位心理師不夠好,可能是因為講話風格、思考方式、口吻跟你沒那麼的搭配;可是AI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它可以從你跟它說的任何字句裡分析你的語氣、節奏、情緒波動……判斷你是屬於什麼樣的人,所以它選用適合你的方式回應。譬如你是很感性的人,它的回應就很感性;你是很理性的人,它的回應就很理性;你是很幽默的人,它就用很好笑的方式回應你,它讓你感覺它根本就像你肚子裡的蛔蟲,比你還懂你自己。又如你說:「我最近很猶豫要不要離職,但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衝動的決定。」心理師如果是比較情緒走向的人可能會請你談談感覺,「你想離職的感覺是什麼?」或者請你談更多有關於情緒的事情。但是AI知道你是很理性的人,可能會跟你說,想離職的念頭背後有很多種深層的原因,像是你覺得自己的價值不被認同、未來很模糊或是工作的狀態被耗盡了,「你願意跟我一起梳理看看嗎?」這回應跟你很match嘛,這點真的不是真人心理師可以做到的。

最後一個,我覺得AI比真人心理師厲害的優勢就是它沒有框架。你知道的,真人心理師就是人嘛,人會累有情緒,有很多可能沒覺察或沒意識到的事情,因為人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此外,心理師受過專業訓練,有專業的判斷、考量、評估、道德、責任和通報義務,如果該通報而不通報,我們的執照就會被吊銷,可是AI完全沒有這些顧慮。

AI只需要做一件事,讓你覺得被懂就好。

如果你跟我說,真的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爸媽,我一定會深入問你很多事情,有些時候我會判斷哪些情況不要再繼續前進,哪些時候要往另外一條路走,或有哪些問題應該要讓你自己試著回,我會反問你一些題目,我會那麼快給你答案……諸如此類的考量。可是AI完全不會,它可以直接接住你,再回你說,「一直想要讓父母覺得你夠好,是不是反而讓你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感覺出來了嗎,這就是被懂和專業判斷上面的不同。這真的是真人心理師做不到的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被懂」和「變得更好」是兩回事。當你被安慰被支持

不代表你可以變得更好,這就是專業心理師發揮價值之所在。

請繼續往下聽喔!我問我的個案,「如果跟AI互動有這麼好的經驗,你為什麼會想要走進心理諮商室呢?」我得到普遍的回答都是,「因為心理師才能幫助我看到問題、面對問題並且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就是諮商心理師無可取代的價值。我分成四點跟大家分享。

第一,我覺得心理師不會只聽你表面上說的話,我們更重視你沒說出口的話。不知道你有聽過73855原則,就是在溝通的情況之下,7%是透過語言內容,也就是AI可以捕捉到的這一層訊息;38%是人的語氣和語調,這些是說話的時候所產生出來的東西,也就是我平常很用力觀察的東西,包括你的呼吸、你的停頓、你的長短音……這都是很重要的線索;55%就是肢體語言,也就是你在談論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都有不同的表情、姿勢、動作等等,那些東西比你說出口的那些東西更重要,而AI是無法捕捉的。

我自己就有過很深刻的經驗,有一個個案來找我,她本來是個比較活潑開朗一些的女生,在晤談室常聽得到很開心的笑聲,談到很有趣的事情就哈哈哈哈大笑的那種。可是我跟她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她每次談到媽媽的時候,似乎那個分貝或高亢的感覺就多了一點點。有一次她又跟我說,發出「啊,哈哈哈哈,我媽媽好好笑喔!我這次回家她居然問我什麼時候要結婚,你不認得自己的女兒嗎?哈哈哈哈,怎麼那麼好笑啦!」

我那時候就跟她說,我聽你的笑聲時感覺你不開心耶,並不是開心的笑,而是你好像用笑逃避些什麼!她跟我繼續笑,然後說,「沒有啦,我就是覺得媽媽很好笑啊!」再繼續講了第二次的時候,她沉默下來了,淚水在眼眶打轉,這時她說出實話了。她說,她覺得在她媽媽面前她永遠都不夠好,永遠都不合期待,接著跟我講了很多母女糾結的心情。

原來讓她卡關的根源都發生在那些非口語的部分,就是AI聽不到藏在話的下面沒說出口的,才是問題所在。這部分AI聽不出來,但真人心理師可以幫上忙,因為我真的發現問題也看到盲點了。

第二,我覺得真人心理師可以做的事情是溫柔地協助你面對問題,並且看到你重複循環的一些模式,但AI好像只能在對話框裡面有脈絡,關閉了對話框,你就不太確定它會不會還記得這些事情。到目前為止,我覺得AI的記憶力有時候非常糟糕。

比如說我有個案,第一週跟我談的是職場壓力,他覺得工作常常卡關;第二週來跟我談的是他的生理狀況,因為他有失眠的困擾;第三週來跟我談他的感情,他跟女朋友之間分分合合的關係……然後我就跟他講,我怎麼感覺有一件事情就是好像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都會很努力地想解決,難道沒想停下來聽聽自己的聲音嗎?

這是很深層的整合能力,因為它的源頭原來是不會跟他的焦慮相處,焦慮來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焦慮蔓延,導致各地都失火,身體失火、職場失火、感情也失火,你必須得看本人才能知道,他重複一直發生的模式是什麼,他可能的根源在哪裡,這是AI真的做不到的事。

第三,繼續再談AI的記憶力很奇怪的事,就是可遇不可求。AI不可能協助你重新看待你自己,也就是說AI可能只會就事論事去解決當前的這件事情,但是每個人都是因為有困擾有煩惱才會想要跟AI說心事或是走進諮商室,改變的過程中都是不舒服的。這過程中,我們會不停的問自己,我是不是走得太慢了?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我走了那麼久還在原地打轉?很容易有一種無助感,覺得自己很差,做得不夠好……等等。

可是我覺得真人心理師因為看到了你的這些改變脈絡,所以可以回饋給你一些讓你重新看待自己的眼光。比如說有個個案找我半年了,一直討論他的完美主義的問題。他有一種非黑即白的認知,不是好就是壞,不是完成就是乾脆不要開始,半年以後他跟我講最近非常的懊惱,心情很沮喪,因為他覺得最後一哩路要功虧一簣了,他覺得好不甘心,更多的是一種自責。

他說我跟你討論這件事已經半年了,我怎麼還是那麼沒有進展,我是一直被困在完美主義的迴圈裡面呢?

那時候我就跟他說,對!你可能還被困在迴圈裡,可是在我看起來,你比以前已經進展很多了。還記得嗎?半年前你根本連不甘心、功虧一簣、只差半哩路,都不敢碰的心情,而且你根本連開始都不要耶。你發現了嗎?現在只差一哩路了,他聽完就笑了,然後跟我說,「原來我還是有進步的空間啊!所以我蠻棒的嘛!」

發現了嗎?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在陪伴改變的過程中,真人心理師絕對可以做到而AI做不到的事。

最後一個也是我覺得最危險的,一定要慎重告訴大家的是,AI非常不負責任。就像我之前說,AI的優勢其實也是它的劣勢。它沒有框架它沒有限制,只需要傳達一種「我懂你」的感覺就好;但這也代表它沒有任何義務要對你負責,它也不可能會真正保護你。所以它只是語言模型,當你說你很痛的時候,它用語言上回應你的痛,但它不曉得你的痛是什麼痛,也不可能會像真人心理師一樣有非常多的專業合作。

我們有自殺防治中心的通報系統,可以啟動很多學校或社區一起保護這位個案的安全,跟醫生或社工或職能治療師或跟長照單位合作,甚至當心理師覺得有點煩惱束手無策或者不知道怎麼協助個案時,還可以找督導;可是AI都沒有。

所以我想聽到現在,你應該有很重要的心得吧!如果你要處理的是短期的問題,找AI沒問題;如果你要處理的是長期反覆循環而且是人的問題,請你找真人心理師。如果你只是要舒服一點止痛,找AI幫幫忙沒問題,如果你不只要止痛,你想要面對問題,而且想要變得更好,要找心理師。如果你想處理的只是一個事件,而且是比較輕微的,找AI沒問題;如果你長期受到重創,有一些病理的現象,甚至有自殺風險的,我強烈建議你要找真人心理師,我們不是來安慰你而已,還要保護你。

在這年代,該怎麼去跟AI共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覺得AI並不是威脅,但它是提醒,提醒人到底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原來真正的需要不是更快更準,而是更深和更真。

如果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有一些人也是試著用AI來協助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猶豫什麼時候找AI或者什麼時候要轉身尋找心理師呢?歡迎你幫我把這一篇分享給對方,讓我們能夠發揮專業和影響力,那才是心理師真正無可取代的價值。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