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感受.生活】請多給一兩秒

文/曾喬慧

「好險!」我心裏無聲驚呼,雙手掌心餘悸猶存地按在碗盤筷匙上,感覺到陶瓷器皿還微微顫著。

它們怎能不顫抖呢,差點被我掃到地上摔得體無完膚呀!引導我入座的人認為已帶領到桌旁,使命已達,沒等我詢問椅子在哪個方向,轉身離去矣。我只好自己來,伸出手臂探觸,豈料才一出手就「命中要害」,桌邊好幾樣中式餐具左搖右晃,幸好我力道不大,反應也算快,及時鎮壓住場面。

類似情境,視障朋友們的經驗絕對不下於我,以為安適達陣之際下一秒卻迸出小風波。比方說,抬個手向人打招呼,哇,不意打中盆栽還什麼懸垂物了;又比如,站立等候中,為躲閃蚊子稍一欠身,哇,額頭撞上牆頭……

再以出門在外難免要扣門拜訪的洗手間來說,陪同者可能自己更內急或是不好意思,將你送進門後便旋風速度離去。好吧,咱自個兒探索馬桶是什麼方向;坐下來清唱一段小調之後,咦,這裏有沒有衛生紙?在哪?垃圾桶呢?還是馬桶可自行消化?洗手台內附還是在外面?手腳全用,探,探,探。室內小者還好,一回我在特大坪數洗手間裏找這探那,繞來轉去,簡直要迷路了,如廁完畢還苦苦找出口。

連帶憶起獨立生活之初,因日久疏於與人互動,怯於主動開口,加上人們對於龍蝦族比較沒經驗,以致彼此經常溝通不完全。有次逛百貨公司,中場打pass與志工姊去方便一下,我進了廁所壓根兒沒料到堂堂百貨公司馬桶是蹲式的,差點一腳踩進茅坑!(果真栽進去,傷勢是輕是重要看運氣的臉色了。)

大範圍行走時,陪同者多半會留意一路上安危;一旦止步到小空間,近距離,安全性反而相對地容易被忽略。常人看來多麼想當然爾的最終一步,就在旁邊了啊,就在面前了啊,很ok了啊;可是,全盲的人目下什麼都沒有啊,當前有沒有東西,怎麼個橫豎,儘管我們可以照常識推斷大概有哪些物件,細部定位定向實在是渾沌一片莫宰羊。

如果能有一個依據,能得一項明示或暗示,荒漠中北極星閃一閃,態勢就幡然明朗。

文首那一幕如果能改編:來到桌旁,帶位者牽引我的手按在椅背上,我不但由此紮實掌握了「座標」,也知曉椅子前方是桌子,小心不去揮到桌上物,然後主動在桌與椅之間拉開適合自己的寬度坐下來。倘若椅子沒有靠背,請牽引我的手輕觸桌緣,此舉優於輕觸凳子,因為徒有凳子位置無法知悉桌子在哪個方位,有可能一坐下馬上噼哩乓啷背包砸破杯盤;或是曾經,因為我無法辨別音源方向,就醫時入了診間坐上矮凳,並沒有正臉朝向醫生!

以上說的只是關於入座的幽微細節,其他諸如搭車之前牽引輕觸車門邊,可避免撞到同時幫助平衡,跨上電扶梯之前牽引按在扶手上,如廁之前相關用具指點一下,一上公車或捷運立即牽引握住單槓……不過短短一兩秒間給予關鍵性憑藉,省去視障者盲目無章的摸索以及可能延伸而出的災禍,貴人若願意高抬貴手,您這有如畫龍點睛的一二筆,是大大的意義非凡哦!

如果您對於此文有所建議,歡迎至臉書與筆者直接互動(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379228350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