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我說】《孤兒:從榮格觀點探討孤獨與完整》

影音/由裘凱宇、楊嘉玲聯合主持

作者:Audrey Punnett(奧德麗.普內特)

譯者:朱惠英、陳俊元、利美萱

出版社:心靈工坊

簡介:

這本書的書名叫孤兒,副書名是《從榮格觀點討論孤獨與完整》。

小時候我總覺得「孤兒」是一個狀態,可是當我送走爸爸、媽媽,有一段時間聽到「成年孤兒」這個詞,眼淚會不小心掉下來。

我們生命中的任何狀態在榮格的理論都有一個很特別的說法叫做「原型」。

什麼叫「原型」。我們以另一個概念解釋叫做「集體潛意識」。比如一想到爸爸或媽媽,無論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人,爸爸是承擔經濟重任的角色;母親容易聯想是照顧、撫育孩子的角色,每次談到某一個稱謂就會出現一種共同的概念,久而久之就形成「原型」。小時候遇到爸媽對我們不好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孤兒,孤兒的原型經常給人一種被拋棄於這個世界上孤絕的感覺。

書中有三種狀態會讓你有一種孤兒情結:第一個就是現實生活中真的沒有父母親;第二種是父母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離開了,只剩下你一人;第三種就是你受過不當的教養,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是個孤兒,無論你還有沒有家人,都可能有一種孤單的感覺。另外是在網路造成的人際疏離,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談到為什麽現代人常常有一種隻身一人的孤獨感,這本書就是希望透過這個孤獨的感受讓大家知道這是一趟英雄之旅,我們怎麽在感覺到孤獨之後,最終在集體當中活出自己的樣子。

書中提到個案亞當,他是一個孤兒原型。亞當小的時候媽媽患有思覺失調症,爸爸沒有辦法照顧這個家,小亞當就被社工人員送到寄養家庭,所以他算孤兒。雖然爸媽都健在,可是沒有好好養他,得自力更生地長大。由於缺乏爸媽的保護,他從小有受虐的經驗,不過聰明的亞當發現當他用幽默感的時候,大家心情就會很好,不會傷害他,於是他保留了這個策略面對很多痛苦,這是他的自我保護之道。但真正的他其實內心是害怕又脆弱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孤兒,無論你身邊有沒有人或是你父母親是否健在,你心裡都會有一種面對人生漫漫長河,好多事情有一種自己必須奮力去面對,無依無靠,覺得孤單寂寞冷。如果你有這種感覺,某種程度也是孤兒。

本集的重點如下:

1. 每個人都是「孤兒」

2. 歷史上的「孤兒」

3. 長大了的「孤兒」,為什麼感到失落?

4. 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了,還是感到孤單?

5. 「孤兒」的象徵

6. 建立深刻、有意義的親密關係

請聽這兩位主持人如何以平易近人的口吻聊這本書。片長42分鐘,語音連結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6o-gmstP7I&t=1148s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