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的大觀園】終站到了如何下車?

文/劉蓓君       

記得有次在讀書會,曾有人分享一本介紹預立醫療法相關的書,那時這項法案才剛通過不久,一般人並不了解,仔細讀過,對生命最後一程要怎麼走開始有些思考。

隨著自己和周遭親友逐漸邁入中老年,聽說也經歷過不少因久病不癒,疼痛折磨,病人和家屬備受煎熬,或病人臨終前,家人對如何處理各執己見而關係破裂的故事,自己也曾為插鼻胃管所苦,於是怕痛又不願麻煩人的我,對終點站到了該如何下車這類討論或報導更加關注。

最近,先生和我思考並規劃臨終醫療決策,於是到醫院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因為知道,無論多麼努力維護健康,最終都會面臨生命的終點;不希望這個過程被無效而漫長的醫療干預拖延,也不希望視障且膝下無子的我們給家人帶來過多的負擔。

談到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有人會說:「我有簽過放棄急救」,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而且聽簽過的人說,早期只需到醫院的社工室說要簽放棄急救,當場找到兩位見證人簽名就生效,現在要依法行事可沒那麼簡單,不是每家醫院都能執行決定書簽署,流程也可能有差別。  

分享我的簽署經驗,至於決定書內容,就留給專業醫療人員詳細說給你聽囉。  

首先,得跟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中心預約諮商,目的是討論在五種臨床條件下的醫療照護意願與決定。基本每人費用三千,但因著諮商人數不同收費有些差異,我們則因視障免費。  

諮商當天,除意願人本人,還需兩名見證人(至少一位是二親等親屬),中心人員則是一位護理師、一位心理師和一位家醫科醫師。

過程中,專業的醫療團隊仔細說明是哪些臨床條件發生才能啟動預立醫療決定,並耐心地解釋了緩和醫療照護、預立醫療照護不同的選擇,包括急救措施、呼吸機、插管和其他延命治療等,並一一回答我們的問題。對於早就想簽署決定書的我,這些討論乍聽很繁瑣,而且得按規定逐條地念給我聽,雖然略感多此一舉,但非常必要,那是尊重生命的態度啊。  

記不清多少次簽名蓋章後,經醫療機構核章、二位見證人見證或公證人公證、上傳註記於健保卡,這份預立醫療決定才算成立且具有法定效力。我們把簽署資料帶回家,也拍照上傳到家族群組告知親近的家人。

這不僅是一份文件,也是我們夫妻相互的承諾:尊重彼此如何下車的意願。同時也是我們對家人的一種責任,希望他們在和我們道再見時能夠安心,不會因為無法確定我們的意願而感到困惑或壓力。

這個過程讓我們更珍惜當下的生活,也更重視與家人的相處。生命有限,但愛與尊重是無限的。在終站下車時,好好道謝、道愛、道再見!

:::
:::

聯絡我們

Tel:02-7729-3322 or 02-2833-5677

Fax:02-2833-5687

Mail:service@twacc.org